呼玛县江畔公园
江畔公园建有健身广场区、十二生肖雕像区、健身步道区、室外笼式标准灯光篮球场、烧烤区、景亭休息区、园林景区等多个区域,还有和平鸽标志、龙头像、骏马图腾像等景观,江畔公园中心最醒目的地方,矗立着中俄173号界碑,高有2米多,水泥基座,界碑上刻有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国”字样以及界碑编号和竖立年代,它已成为江畔公园十分引人注目的建筑。 江畔公园不仅是外地游人游览的景区,也是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的场所。盛夏的早晨,江畔随处可见打太极拳的老人、跑步的青年人。茂密的树木下、江边的长椅上,更能看到勤奋学子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琅琅的读书声。而傍晚,这里更是游人如织,由于江水的原因,晚上的江畔异常凉爽,这里成了人们消暑纳凉的宝地。老人们在公园内的露天舞池中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青年人则三五成群地围在烧烤摊前品尝着烤肉串、烤江鱼的美味。爱好垂钓的人们,手持钓竿静静地在江边垂钓。
呼玛县图书馆
呼玛县图书馆设施按照标准配置,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馆内设少儿图书阅览区、电子资源阅览区、图书外借阅览区、期刊阅览区、读者休闲区、采编室、参考咨询室、综合阅览室、书库,为读者免费提供外借、阅览、检索、咨询、复印等服务。每周开馆45小时,全年开馆339天。现有藏书78387册,其中图书67624册、期刊报纸10578册、地方文献185册。已形成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教育学、农学等多学科兼容、多载体并存的馆藏体系。重点收藏农业林业生产技术图书和地方文献关于鄂伦春族史料。省配备1台服务器,配备电脑30台,实现了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电子阅览服务,馆内的书刊全部实现开架阅览。 呼玛县图书馆开展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基层服务点建设活动,呼玛县图书馆在全县的乡镇、村、社区、学校及客运站建立了32个乡镇级基层服务点和数字文化驿站的建设。
呼玛县人民广场
呼玛县人民广场坐落于呼玛县呼玛镇中心,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是呼玛县集文化、体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动场所。
2014年呼玛县人民政府花费300余万元对呼玛县人民广场进行了维修改造工程,安装了14米长、8米宽的室外全彩LED屏,翻新了广场地面地砖,更换了广场照明设备;2015年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在呼玛县人民广场安装了室外演出舞台;2016年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在人民广场舞台上安装了室外演出灯光设备。
2013年呼玛县白银纳乡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60周年,在呼玛县人民广场举办了40余场庆祝活动;2014年呼玛县建县百年,呼玛县委宣传部组织了文化广场系列庆祝活动50余场;2015年为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呼玛县在人民广场举办了广场系列文化活动30余场;2016年为庆祝建党95周年,呼玛县委宣传部、呼玛县文化广电体育局联合在人民广场举办广场红歌大赛活动,举办活动演出40余场。 呼玛县人民广场不但是呼玛县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中心,也是外地游客游览的景区。
呼玛县体育馆
2011年10月15日呼玛县体育馆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成的体育馆总面积3427平方米,内设篮球、排球、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棋牌室、舞蹈室及健身房。
呼玛县文化广电体育局以呼玛县体育馆为依托,相继承办了大兴安岭地区羽毛球赛、大兴安岭地区乒乓球赛及排球赛,并为呼玛县高中体育考生免费提供场地,被称为校外体育教育活动基地。全省多个县区体育主管部门曾到呼玛县体育馆调研、参观,借鉴管理及活动开展经验,2012年呼玛县在全省基层体育工作会议上做了代表性发言。 体育馆的正式落成,结束了呼玛作为百年老县无法在室内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历史,体育馆现实施免费开放,每年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舞蹈、健身操等比赛30余场,年接待体育爱好者10万人次以上,呼玛县体育馆的建成,为呼玛县人民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为推动呼玛县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
大兴安岭“5·6”火灾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森林火灾纪念馆。始建于1988年5月,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2006年9月改扩建,建筑面积2376平方米。
该馆现有藏品113件,主要来源于1987年“5·6”火灾废墟中收集和居民捐赠,分为实物和图片两大类。馆内有三层、11个展厅,采用沙盘、场景复原、电子图书、幻影成像、环幕电影等高科技表现手法,再现了“5·6”火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 该馆选准反思火灾沉痛教训这一切入点,重点突出安全防火教育这一主题,以警示人们“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年均免费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0余万人次,并于每年的5月6日开展反思日活动。目前,此馆已被命名为“省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黑龙江省“绿色文化场所”标兵单位;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AAA”旅游景点,2013年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被中宣部和中国消防协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作为大兴安岭林区开展森林防火警示教育的活教材,已成为神州北极漠河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北极民俗文化园
北极民俗文化园位于北极村东南侧、黑龙江畔,是一处北极民俗文化大观园。文化园以黑龙湖为中心,设有北极民俗展览馆、艺术家部落、驿路博物馆、于志学冰雪画馆、大兴安岭岩画馆、知青纪念馆、地窨子餐厅、树屋宾馆等,是服务齐备的游乐场所。
北极民俗文化园作为中国最北的一个综合性文化服务场所,自建成以来,便成为漠河接待中外游客、贵宾的首选场所。深受国内外、各民族文化名人的青睐。多位国家、省、地领导人,冰雪画派创始人于志学、鄂温克老酋长玛利亚索、鄂伦春最后的老萨满关扣尼、于丹等文化名人都曾来到此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家部落,这里是货真价实的文化人之家。 北极民俗园内还设有一处熊园,园内饲养着大大小小十几头大兴安岭黑熊,这些黑熊是2009年华洋集团董事长秦晓飞先生在踏察老沟遗址时,意外抢救回来的两头失去了熊妈妈的小熊宝宝的后代。它们成为文化园中一道别样的风景。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位于北极村“北方民族园”内,占地面积795平方米,是根据鄂伦春民族自古祭拜的北斗七星和其原始住所“仙人柱”相结合,将博物馆设计成7个依次排列的“仙人柱”展厅。根据鄂伦春族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过程,主要以鄂伦春族的生产、生活为主线,将博物馆总体划分为7个展厅,主题分别是:兴安猎神、猎民人家、游猎兴安、神秘萨满、质朴民风、文体活动和崭新生活7个主题。 在布展设计上,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与原始的民族文化完美融合,对民族文化进行了全面展示。展馆内共有图片120余幅、实物展品520余件、图腾雕塑7个、场景5处、高科技展示项目13项,突出展现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狩猎生活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神秘悠远的宗教信仰、古朴简约的民风民俗、自强不息、战胜自然、勇敢强悍的民族精神,实现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民族文化的完美结合,营造了既高雅又有文化内涵的参观环境。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