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求“绿”而生,向“新”而行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求“绿”而生,向“新”而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18 16: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秋日的大庆,龙凤湿地水波潋滟,成群水鸟在湿地与大庆石化装置区间翩跹起舞,一幅工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作为扎根黑土地的老工业企业,中国石油大庆石化正以“绿色”为笔、“创新”为墨,通过污染治理、新能源布局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书写老工业基地“向绿而生、向新而行”的转型答卷。

“要把‘绿色’底色维护好。”大庆石化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于强在学习贯彻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精神专题会议上重点强调,要标本兼治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和举一反三排查整治,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决心之下,随之掷地有声的行动。大庆石化加快推进储罐达标治理等环保项目建设,不断夯实发展的绿色底色,一幅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的图景,正在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徐徐铺展。

强化源头管控,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土壤污染治理重在预防,贵在源头。已中交投产的大庆石化土壤源头管控项目是全国范围内工程量和资金规模最大的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企业绿色化改造项目,也是黑龙江省唯一落地实施的典型案例。

该项目通过一系列绿色化改造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土壤污染风险的管控力度。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含油、含硫污水分类收集的目标,细化污水分质治理流程,处理后的净化水将作为脱硫塔补水、电脱盐装置补水、水封水补水加以利用,最终可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

“这相当于为土壤和地下水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屏障。”大庆石化质量安全环保部一级高级主管马德骏表示,该项目将绿色发展、环保优先理念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破题之策。

破解废气难题,实现环保新突破

对石油化工企业而言,VOCs治理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也是衡量企业绿色化水平的重要标尺。

大庆石化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RTO废气处理项目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具体实践来抓。项目符合国家最新环保标准,7月中交投用后,废气处理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这不仅是一个环保项目,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大庆石化公司聚烯烃部新产品开发组工艺工程师徐洋介绍,RTO废气处理项目的成功投用,对持续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助力实现“天蓝、水净、空气清”的生态愿景具有显著推动作用,标志着公司在VOCs深度治理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为打造绿色低碳示范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布局光伏新能源,迈出绿色新步伐

在龙凤区的一片坑塘水面上,20兆瓦水面光伏项目已成功并网发电。一块块光伏板下,是粼粼波光,板上“向阳而生”,板下“绿水依旧”,构成了资源综合利用的和谐图景。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大庆石化携手大庆油田中油电能、大庆市龙凤区政府共同开发了这一项目,所发出的绿色电力由大庆石化消纳使用。

“项目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400万千瓦时,从年初到8月底,累计发电量达到2704万千瓦时。”大庆石化热电部电气科科长杨配峰介绍。水面光伏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大庆石化生产用电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发电、节能、环保等目标的优化组合,还加快了公司对新能源综合利用的步伐,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筑牢了坚实基础。

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包袱,而是机遇。大庆石化将继续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创新驱动,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守护这片黑土地上的绿水青山,书写着老工业基地“向绿而生”“向新而行”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日报社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