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警”彩来袭 冰城公安进校园 给东北林业大学上爆笑“安全第一课”

脱口秀“警”彩来袭 冰城公安进校园 给东北林业大学上爆笑“安全第一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9-03 21: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1日下午,东北林业大学礼堂座无虚席,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反诈、禁毒、基层所队等警种成立文化宣讲小分队,为1200余名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警民携手共筑安全防线,在开学日收获了最特别的“安全第一课”。

警服遇上麦克风 反诈宣传玩出“新花样”

一身警服,一支麦克风,笑声此起彼伏中,反诈知识悄然入心。“有人卖拐请按1,有人卖车请按2,有人出脑筋急转弯请按3,有人问你银行卡密码——直接拨96110!”香坊分局民警手持话筒,一句反诈口号引爆全场笑声。没有冗长的法律条文,没有呆板的PPT演示,民警一上台就“爆梗”不断。“同学们,别以为把手机卡、银行卡卖给别人能赚点零花钱,这可是踩了帮信罪的红线!”民警结合工作中真实案例,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拆解成校园生活里的常见场景,再配上几句接地气的东北话,台下师生在谈笑间了解了法律知识。

活动现场,民警更是把近期高发的诈骗陷阱“改编”成段子:从“网恋对象秒变投资导师”的套路,到“AI换脸冒充亲友借钱”的骗局,用学生们熟悉的网络热梗和生活场景,把复杂的诈骗手法讲得明明白白,“眼见未必为实,视频里的‘爸妈’可能是AI合成的!”

笑声之外有警醒 让毒品、欺凌“逐个破”

在爆笑反诈环节后,宣讲小分队还围绕禁毒、反校园欺凌两大主题展开科普,让“安全课”内容更全面。针对伪装成“奶茶”“巧克力”“跳跳糖”的新型毒品,民警通过图文展示和实物对比,详细讲解其迷惑性:“这些看似无害的零食,可能藏着致命的毒品成分,陌生人给的东西绝对不能碰!”同时鼓励师生们当“禁毒宣传员”,把知识传递给家人朋友,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校园欺凌问题,民警结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逐一拆解肢体冲突、言语辱骂、网络造谣、集体孤立等常见形式,明确界定法律红线:“别以为欺负同学只是‘小打小闹’,一旦造成伤害,不仅要承担赔偿,还可能面临治安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并告诉学生们:“面对校园欺凌时,要敢于说不、保持冷静,及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趣味抢答赢好礼 让安全提醒“记心间、带得走”

为了让师生将安全知识记得更牢,活动中还穿插了趣味抢答环节。“帮信罪的全称是什么?”“发现诈骗要拨打哪个电话?”问题刚一抛出,台下学子就争相举手,不少人甚至站起来抢答,答对的同学还收获了定制的反诈文创礼品,让安全提醒时刻伴随身边。

“这堂开学第一课太有意思了!笑着就把反诈、禁毒、反欺凌的知识全学会了,比看短视频还上瘾。”东北林业大学学生小田在活动结束后忍不住点赞,“以后再也不会贪小便宜卖电话卡了,也会提醒身边同学注意防范。”

此次“脱口秀式”宣讲,用学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架起警民沟通桥梁。哈尔滨市公安局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把更多安全知识送到校园、社区,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警民携手共筑平安防线。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张宇轩 石林 摄影:史继东)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