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玛县4万亩小麦秋收过半 高寒农业标杆奏响丰收乐章

呼玛县4万亩小麦秋收过半 高寒农业标杆奏响丰收乐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29 10: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金秋八月,全国最北的生态农业县、大兴安岭地区唯一的农业县——呼玛县,4万亩小麦迎来成熟期。田野间金色麦浪翻滚,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当地秋收作业已过半。作为中国最北的高寒农业县,呼玛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眼下正抢抓晴好天气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农机服务保障,全力加快麦收进度,确保颗粒归仓。

在北疆乡的连片麦田,三台绿色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正有序作业。机器前端切割装置高速运转,将饱满的麦穗卷入机身,经脱粒、清选等工序后,金黄的麦粒直接进入粮仓,秸秆则被粉碎还田。收割机驶过之处,留下整齐的麦茬,原本起伏的麦浪逐渐化作平坦的田地。驾驶员通过驾驶舱内的智能终端实时监控作业进度,粮仓储满后,麦粒通过卸粮筒精准“倾泻”到随行的运输卡车上,整个过程高效连贯。

“今年合作社共种植小麦4000亩,亩产预计700斤左右,目前正抢抓晴好天气抢收,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呼玛县兴疆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宁的话语里满是对丰收的期待。

这样的丰收场景,源于呼玛县在高寒条件下对农业发展的深耕。地处北纬51°的呼玛县,是典型的冷凉型农业区,无霜期仅90-110天,年有效积温1850-2100℃,农业生产条件本不优越,但它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森林覆盖率高达71.2%,黑龙江支流形成天然水系,河谷平原土壤有机质丰富。全县辖6乡2镇5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比65%,人均耕地面积较高,主导产业以大豆、小麦为主。

多年来,呼玛县委县政府锚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战略,推动当地构建起“绿色生产—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的完整产业链。近年来,依托低空经济发展浪潮,呼玛县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推进飞防作业、作业服务公司等农机作业代耕服务,通过土地托管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不仅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打下基础,更让全县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突破100万亩,绿色食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粮食总产量稳步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如今,呼玛县已荣获“全国大豆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示范县”等称号,2025年还入选全国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成为高寒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标杆。

眼下的秋收战场,更见统筹推进的力度。呼玛县农业农村局按县委县政府部署,定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科学安排收割时间,统筹调配跨区作业机械;同时联合气象部门实时监控天气变化,发布预警信息,防范极端天气对秋收的影响。据呼玛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满江红介绍,2025年全县共种植小麦4.358万亩,目前已全面进入小麦收割阶段,收割进度已过半,预计九月初可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从大兴安岭深处的农业县到高寒农业标杆,呼玛县的麦收“田园交响曲”还在持续奏响。坚持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种植、信息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之路,持续推广良种、良机、良法等绿色种植技术,这个大兴安岭唯一的农业县,正以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在高寒土地上续写着稳产增产的新篇。

(呼玛县融媒体中心 王婷 张宏宇 谷佳骏|编辑: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