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香盛放处出发:走进哈尔滨对俄服务中心

从丁香盛放处出发:走进哈尔滨对俄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30 09: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一城丁香香百年。丁香花所“代言”的哈尔滨,是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哈尔滨新区是中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也是行政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自贸试验区“五区叠加”的改革创新试验田。

2024年12月,哈尔滨新区暨哈尔滨自贸片区对俄综合服务中心启动。这是国内首家对俄综合服务中心,设有政务服务、公共服务、专项服务三大板块11个专业窗口,为中俄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哈尔滨新区暨哈尔滨自贸片区对俄综合服务中心(颜歆窈 摄)

在这座服务中心的背后,活跃着一群专业团队,他们通过自身的专业能力,为解决对俄贸易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等问题献出自己的力量。丁香花“聚小朵而成大气、经严寒而展欣荣”的品格,与他们所代表的哈尔滨城市精神深深契合。

耐寒: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韩禹,哈尔滨新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对俄综合服务科负责人,主要负责政务服务工作。她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本硕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尽管在北京实习过一段时间,韩禹毕业后还是选择留在了哈尔滨。

“留在家乡,不管是对家乡还是我自身的发展,我都觉得是比较有意义的一件事。”她还提到,在哈尔滨生活得久了,她对其他地方并没有归属感,在其他城市工作,远不及在家乡工作更有意义。

建设家乡并不是韩禹一个人的选择,黑龙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贸情况,也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契合当地发展。“黑龙江当地也有很多高校教外国语,年轻人可能首先学习语言,之后投入到贸易相关行业中。”黑龙江外综服国际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可心提到。

对俄综合服务中心墙面贴有相关单位标志,包括黑龙江外国语学院(颜歆窈 摄)

黑龙江孟繁旭律师事务所涉外律师王金娟是涉俄团队中的一员,据她回忆,在她小的时候,哈尔滨本地有很多学校专门开设俄语班。俄语是王金娟的第一外语,大学后,她学习了法学专业,目前已经从事律师行业16年。

将俄语和法律专业相结合,王金娟在两年前开始接触对俄业务,主要处理合同纠纷,以及前期投资合规的风险分析。

哈尔滨带给这些年轻有为的工作者的,除了家乡的归属感、语言的熟悉感,还有能够帮助他们自我实现的机遇和平台,让坚韧的专业力量得以展现。

开放:拥抱机遇,迎接挑战

作为涉俄法律方面的从事者,王金娟也坦然表示,机遇是与挑战并存的。

“对于做涉外业务的律师来讲,既要克服语言的障碍,也还需要不断去学习相应的法律规定。”王金娟认为,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只要做了事,就是“大于零”,就会有收获。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王金娟身上所体现的特质恰如对俄服务中心工作者形象。

对俄综合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颜歆窈 摄)

徐可心也提到,涉外行业非常看重个人的工作能力。“外贸行业一看语言环境,二看工作是否细心。比如涉俄的一些法律条文或者文件,需要细心的人去研究和判断。”徐可心说。

向阳:哈尔滨,“机会”之城

徐可心形容哈尔滨是一个开放的“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一些学习语言类的年轻人毕业想要创业,或是依靠专业优势去做相应的服务,在哈尔滨能够发现很好的机遇。”她说。

从政府工作“跨行”到外贸工作,徐可心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碰上“机遇”的例子。哈尔滨对俄贸易的很多具体内容需要政府帮助、协调和参与,徐可心多年的政府工作经历使得她在这方面更擅长,加之公司产业结构变动调整,因而从深圳公司被派到哈尔滨,负责前期发展规划以及对俄贸易结算工作。

在开放包容的环境下,王金娟认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涉外相关行业。“法律是需要不断修订的,涉外法律需要热爱学习同时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才,年轻人会更有能力来迎接挑战。”

“一带一路”(黑龙江)国际创新合作中心办公室门牌(颜歆窈 摄)

哈尔滨不仅吸引中国年轻人,还吸引一批俄罗斯年轻人留在中国工作。从2023年11月开始,叶莲娜·科拉福佐娃就在哈尔滨工作,如今已近两年。学汉语和国际对外贸易出身的她,如今担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企业支持中心哈尔滨首席代表和滨海边疆区政府副主席顾问。

她告诉记者,哈尔滨是“有机会”的城市。“周围都是中国人,每天都能和中国企业交流。我们慢慢了解你们的习惯,了解你们做事的方法,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在对俄合作的金融、法律等领域,让了解彼此的“机会”得以生根发芽,这与哈尔滨对俄服务行业工作者们的付出密切相关。从坚守家乡到跨国交流,在“丁香之城”哈尔滨,关于坚韧与开放的故事还将继续。(颜歆窈、谢丹|编辑: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