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边界沃土” 绘就平安“枫”景

深耕“边界沃土” 绘就平安“枫”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25 11:4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农田与山林交织、县界交错的特殊辖区,哈尔滨市通河县公安局清河派出所所长付海龙带领全所民警,将警务工作深深扎根于乡土脉络之中。面对农林混居带来的复杂治安形态和边界管理的独特挑战,他们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化解矛盾,让平安的根基在田野山间与行政区界线上牢牢筑起。

深耕细作“责任田”,入户走访连民心筑根基

付海龙坚持带领民警走出办公室,深入田间地头。针对辖区农林交错、居住分散的特点,他们创新采用“农时走访”与“巡防走访”相结合模式。“李婶,今年玉米收成咋样?后山那片林子最近有生人来转悠没?”走访中,付海龙一边帮村民修理松动的农具,一边自然地拉起家常。在农忙时节帮耕助农中倾听民意,在巡逻走访中摸排隐患。“王哥,你反映的和依兰交界那边晚上有可疑灯光的事,我们和邻所查过了,是施工队的探照灯,放心!”这样的及时反馈,让边界沿线村落的居民倍感安心。正是通过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他们精准掌握了流动人口与跨界活动动态,及时感知群众“急难愁盼”,将警务前哨延伸至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筑牢了平安的第一道屏障。

巧解农林“千千结”,多元化解促和谐护安宁

面对农林地界纠纷、资源使用矛盾等具有辖区特色的难题,付海龙推动建立“警调衔接+跨界联调”机制。在派出所内设立的专业调解室里,常常能听到他耐心劝导的声音:“老赵、老钱,咱们几辈人都在这片土地上讨生活,为几棵树伤了和气,让娃们以后咋处?划清界碑,白纸黑字,各让一步,和气生财嘛!”他主动联合乡镇司法所、农林部门及毗邻地区派出所力量,并邀请村中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调解。通过这种务实高效的跨界协作,成功化解了多起因林地权属、农田灌溉、牲畜越界引发的复杂纠纷,特别是啃下了数起历史遗留、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硬骨头”,将大量风险隐患消弭于萌芽,守护了地区的长久和睦。

织密安全“防护网”,精准普法强意识守平安

紧密结合辖区农林生产和边界流动特点,付海龙组织策划了一系列“靶向式”安全与普法宣传。民警深入养殖场、木材加工点,宣讲农用车安全、防火防盗及相关相率法规。“陈老板,你这堆木材离灶房太近了,一个火星子就可能‘火烧连营’!赶紧挪到安全地方,这是防火宣传单,上面有紧急电话。”在集市、交通要道设立的宣传点上,民警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重点普及反诈知识:“张大娘,您看这短信,说您孙子出事要汇钱?千万别信!您孙子电话打不通?我这就帮您联系他学校老师核实!”他们还利用“以案说法”的乡土课堂和便捷的线上警务群,推送本地发生的真实案例和预警信息。“老王,上次跟你说的装‘国家反诈中心’APP装好了没?最近冒充收购山货老板骗定金的又出现了!”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普法,显著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观念与自防能力,涉农安全事故和跨界流窜犯罪发案率持续下降。

付海龙以其务实担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深镌刻在这片农林共生、边界交错的土地上。他和战友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在阡陌纵横间描绘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动人画卷,让法治的清风与平安的硕果,惠泽辖区每一寸充满生机的沃土,让警徽的光芒在服务乡村振兴的最前沿熠熠生辉。(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 周慧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