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流笼罩的龙江大地,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积极探索现代化救援力量建设新路径,组织开展2025年第六期无人机长培训,旨在借助无人机这一高科技手段,提升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的及时性与精准度,增强复杂环境下应急救援的机动性和有效性。
据悉,此次培训,黑龙江森林消防总队聘请地方资深专业人员到队,为60名业务骨干精心传授无人机操作的精湛技艺。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的天气中,队员们早已整齐列队于训练场,眼神中透露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渴望与坚毅。此次培训的无人机,犹如一只只亟待翱翔蓝天的雄鹰,在烈日炎炎的映衬下更显科技魅力。它们并非普通玩具,而是具备高清图像传输、精准定位、长航时飞行等强大功能的专业救援利器,能够在森林火灾监测、人员搜索救援、地理信息勘察等复杂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消防救援人员延伸至高空的“智慧触角”。
培训期间,地方专业教员深入浅出地讲解无人机的系统构造。从机身的每一个零部件功能,到飞控系统的精密原理,再到通信链路的稳定搭建,如同拆解一幅精密的机械拼图,让骨干们对无人机的“内在机理”有了透彻认识。理论课堂上,教员语重心长地说道:“无人机操作绝非易事,尤其是在复杂环境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任务成败。你们肩负着保护森林和人民的重任,必须严谨对待每一次学习,扎实掌握每一项技能,让无人机成为你们手中最可靠的工具。”大家全神贯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关键数据和操作要点,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教员们不时抛出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发热烈讨论,思维的火花在寒冷空气中不断碰撞。
实操环节更是充满挑战与激情。复杂环境对无人机的电池性能、动力系统和机械部件都是严峻考验,仿佛为这场训练增添了无形的“障碍栏”。但队员们毫不退缩,在教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校准无人机参数,稳稳地操控起飞摇杆。第一架无人机在热流中缓缓升空,螺旋桨的轰鸣声打破了训练场的寂静。它先是在空中悬停片刻,宛如一只警惕的苍鹰俯瞰大地,随后平稳飞行、360°自旋、八字飞行一气呵成。
来自山东机动队伍的学员李星剑在完成一次自悬以及八字飞行后,兴奋地说:“这次培训让我真正见识到了科技的力量,也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一次操控无人机,就像是开启了一扇新的救援大门,我一定努力练习,不辜负总队的期望,让无人机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作用。”
烈日炙烤下,目前,这场培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训学员们在酷暑中持续磨砺着自己的无人机操控技能,不断挑战极限,突破自我。他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以精湛的技艺和无畏的勇气,驾驭着这些“天空之眼”,为森林防护和应急救援事业增添强大助力,在守护龙江生态安全和人民幸福的征程中,留下属于消防救援无人机队伍的壮丽篇章,成为救援红中的那一抹最亮眼的“科技蓝”,时刻准备着为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祥和振翅高飞、保驾护航。(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 周慧颖 图片:高艺辉、田飞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