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智能芯’后,卧具挑选简直太省力了!”7月17日,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客运段牡整备车间卧具洗涤厂房里,负责卧具清洗的职工们一边通过芯片技术挑选卧具,一边惊叹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今年暑运,牡丹江客运段创新采用数字化手段,为普速列车卧具植入芯片,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不仅大幅提升洗涤和管理效率,也为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体验。这一举措,不仅是哈尔滨铁路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智慧化管理样本。
该段承担牡丹江和佳木斯两地间开往北京、大连、广州、温州、成都、烟台等方向的多趟普速旅客列车乘务,每日需清洗床单、被套、枕套等卧具4万余件。这些使用过的卧具从列车上撤下后,需经过分类、消毒、漂洗、烘干、熨烫、打包等多个环节,最终达到洁净标准才能重新投入使用。然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卧具的清点、交接、洗涤等环节高度依赖人工操作。以卧具交接为例,每天需要10名工作人员进行点数统计,一旦出现数量不符或混入其他车次的卧具,还需反复核对,耗时耗力。此外,由于卧具需按车次固定使用,人工管理难以避免混批现象,影响服务质量。
“过去,我们每天光是点数就要花近两个小时,而且容易出错。”牡丹江客运段牡整备车间主任焦永昌介绍,“尤其在春暑运高峰期,卧具周转量大,人工管理的局限性更加突出。”
为解决传统管理模式的痛点,该段在2025年暑运前夕引入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卧具制作过程中植入微型芯片。这种芯片仅有纸片薄厚,耐高温、防水、抗洗涤剂腐蚀,可经受反复洗涤而不影响功能。
芯片记录了每件卧具的唯一编码,并与车次、批次等信息绑定。卧具从入库、上车、下洗、暂存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均可追踪。同时,该段还联合技术厂商开发了“大容量芯片卧具清点通道机”,当装有芯片的卧具通过时,系统可自动识别数量、批次及车次信息,大幅提升清点效率。
“以前10个人两小时才能完成的交接工作,现在2个人20多分钟就能搞定。”牡丹江客运段牡整备车间工作人员苏毅表示,“而且系统能自动识别混入的非指定车次卧具,避免了人工疏漏。”
芯片卧具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优化了洗涤质量管控。系统可精确记录每件卧具的洗涤次数和使用情况,当某件卧具达到使用上限时,系统会自动提示更换,确保旅客使用的卧具始终符合卫生标准。
此外,数字化管理还减少了人为干预,降低了管理成本。客运段可通过后台数据实时掌握卧具流转情况,合理调配资源,避免浪费。据统计,暑运期间,该段预计将有5万套芯片卧具投入使用,覆盖管内主要普速列车。
“我们的目标是让旅客用上更干净、更安全的卧具。”焦永昌表示,“数字化管理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加舒心。”
芯片卧具管理,只是该段铁路系统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牡客在智能调度、设备监测、旅客服务等方面不断探索,大力开展“数字牡客”创新服务,推动运营管理、安全生产、客户服务等全链条智能化。芯片卧具管理的实践,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落地。
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应用,该段将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让旅客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