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着“指挥棒”作用。在干部工作领域,如何精准考实考准干部工作业绩和综合素质,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用,始终是重点与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干部考核方式内容不断科学完善,通过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等方式,已经能够比较立体全面地识别干部的实绩表现。但实践证明,一些隐性特质,如关键时刻的应变能力、承压能力、大局意识等,还是很难做到精准识别。
为破解这一困境,哈尔滨市道外区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采用点面结合的策略,将干部置于重大战略重点任务的“大战大考”中考核评估,集中检验干部的大局观念、履职能力、应急处突等综合能力,为精确考核识别干部开辟了新路径。
瞄准“关键事”,紧盯关系全局的大事难事,选取攻坚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任务作为干部考核主阵地。近年来,道外区立足全区发展的宏观格局和急难险重任务,先后针对防汛救灾、能力作风建设、攻坚突破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多项重点工作,开展了一线跟踪考核或季度定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为20余家部门(单位)点对点下发了问题整改提示,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跟踪监督,促进整改落实到位。以此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抓作风、提能力,抓服务、优环境,抓质效、促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长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瞄准“关键人”,厘清重大战略重点区域考核要求,将责任链上承担主要任务的干部均纳入考核范围。道外区以“牵牛鼻子”的魄力聚焦发展要事,将干部考核的“指挥棒”精准指向改革发展的深水区。着眼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需求,及新形势下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组织部门多次深入辖区4镇一线,开展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蹲点式”考核。坚持“权责对等、精准考核”原则,构建“总牵头人—分项负责人—具体落实人”的责任体系,将责任链上承担重要工作任务的110余名公职人员和40余名村(社区)书记,全部纳入考核了解范围,依据贡献度进行差异化评价。根据考核结果,择优将4名政治素质较高、履职能力较强、有真挚为民服务情怀的优秀干部提拔进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充实干部队伍力量;将11名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群众认可的优秀干部提拔或进一步使用,有效激发干部斗志;发现并储备100余名优秀干部,为2026年换届奠定基础;将1名适岗性不强的干部调整任职,突出强化“有为者有位”理念。通过精准锁定“关键少数”,强化责任传导,让每个干部都清楚自己的“责任田”,激发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格局。
瞄准“关键点”,将专项考核与督察督办、调度指导等工作融为一体,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灵活开展机动考核。道外区摒弃“一刀切”“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模式,将干部考核深度融入工作全流程,紧密结合重点工作时间节点和阶段性特征,在任务启动、中期推进、成果验证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纠偏纠错。2024年年末,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冬会召开前夕,为深入了解道外区属场馆抽调干部履职情况,组织部门成立专项考核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前往亚冬会道外区属场馆运行指挥中心和哈尔滨市冰球馆,对运行团队各层级的70余名干部开展突击考核,实地考察了解场馆运行情况和干部统筹谋划、配合补位、应急处突等情况。亚冬会圆满闭幕后,道外区委赋予亚冬会运行团队优秀干部推荐权限,并择优对5名表现卓越的干部予以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充分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干事创业的热潮。
在“大战大考”中考核识别干部,是顺应新时代干部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道外区通过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相关机制,能够更加精准、全面地考核评价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选拔出更多政治坚定、本领高强、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坚实的人才支撑。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