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破高纬度繁育技术壁垒的征程中,齐齐哈尔龙沙动植物园再次交出亮眼答卷!人工孵化出雏6只、亲鸟自然孵化出雏5只——总计11只火烈鸟宝宝已破壳新生,它们灰绒绒的身影依偎在粉红亲鸟身旁,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而孵化区内,3枚蛋正微微颤动,新生命即将叩响世界之门!
6只人工孵化哺育的雏鸟,破壳后即由饲养员用滴管输送特制流食。每2小时一次喂食,单次喂食每只需要持续5分钟左右,六只都喂完大概要半个多小时,稍快便可能呛噎。 雏鸟保温按照出壳时的温度设定,以后每天下降0.5度左右,直到适应自然温度。每只雏鸟配有独立档案,体重精确记录至克,进食量、站立时长、羽毛变化均被录入。保育员笑称:“看它们从趴着到颤巍巍地站起,像见证婴儿迈出的第一步!”。
亲鸟孵化的5只雏鸟,依偎父母腹羽下啄食嗉囊分泌的猩红色“鸟乳”。亲鸟轮流值守巢穴,一只育雏时,另一只警戒张望,遇降温立刻张开翅膀为幼崽遮风。
晴日里,亲鸟轻推雏鸟走出泥巢“补钙”。饲养员解释:“阳光是天然杀菌剂,加速灰色绒羽褪换为粉羽。”雏鸟跌撞学步时,亲鸟以喙轻触其背,似在鼓励。
火烈鸟展区前,游客屏息驻足。一只12日龄雏鸟从亲鸟翅下钻出,抖着灰绒羽毛啄泥巢边缘,孩子们惊呼:“它像穿了灰色羽绒服!”。
周末科普区,保育员展示雏鸟食谱——特殊奶粉、活虾、碎鱼肉,并揭秘:“火烈鸟的粉色源自食物虾青素,宝宝们现在灰扑扑,几个月后变身‘粉红仙子’!”游客王女士边录视频边感叹:“连鸟爸妈都这么卷育儿,太治愈了!”。
团队提前用土堆砌巢基,火烈鸟再用喙加固成“碉堡状凹槽巢”,模拟湿地环境。巢穴高度可隔离地面湿冷,提升孵化成功率。
针对黑龙江高纬度低温难题,团队打造“恒温循环水系”与“定时喷淋系统”,湿度波动严控±5%;繁殖期投喂活虾与维生素强化饲料,为亲鸟储备孵蛋能量。
目前,3枚待孵化的蛋由亲鸟孵化,2枚待孵化的蛋置于37.5℃孵化箱中,保育员通过“照蛋灯”观测血管网络,心跳声如微弱鼓点。若顺利出壳,龙沙动植物园火烈鸟种群数量将刷新高纬度繁育纪录。
“从2016年首次成功到如今双轨育雏成熟,龙沙动植物园为中国高纬度珍禽保育树立了样本,”龙沙动植物园副总经理曹天海凝望育雏室说道:“当游客的笑声与火烈鸟鸣叫共鸣,这便是保护生命最美的和声。”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摄影: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