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广厦学院成功举办“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挑战”论坛

11月20日,主题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挑战”的论坛在哈尔滨广厦学院成功举办。

哈尔滨广厦学院成功举办“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挑战”论坛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11-21 10: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面向未来,高校应更好担负职责使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11月20日,主题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挑战”的论坛在哈尔滨广厦学院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李然教授、中国联通黑龙江省分公司庄士刚总监担任主讲嘉宾。哈尔滨广厦学院校长助理王静教授及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会秘书长马宪敏教授出席活动并致辞,信息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本次论坛由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院长郭红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哈尔滨广厦学院校长助理王静教授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感谢嘉宾们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新思路,这将对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携手教育专家及合作企业,共同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高素质新质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软件专委会秘书长马宪敏教授做致辞。她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教育界、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杰出代表,共同探讨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及新策略,共同为高校人才培养策略的优化与创新贡献智慧。

主题演讲,探讨未来教育的前沿路径

战德臣教授做“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智化与人工智能推动大学构建敏捷化教学体系”的主题分享。战德臣教授从人工智能与敏捷教学体系的结合角度,分享了“数智化与人工智能推动大学构建敏捷化教学体系”的经验。他指出,新时代下的教学体系需要兼具灵活性与多元性,学校应当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适应性强的核心课程,鼓励跨校合作,优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和迭代更新,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李然教授做“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及应用”的主题分享。深入探讨了新能源储能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李教授他指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展,高校应当在储能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多资源,打破传统能源应用模式的限制,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李教授强调,储能技术不仅在能源转型中占据重要地位,还为未来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庄士刚总监做“洞察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聚焦主航道培育新人才发展新产业”的主题分享。庄总监从产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的洞察,强调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支柱作用。他介绍了企业在新质生产力领域中的人才需求及培养重点,强调了科技赋能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方向,呼吁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生态,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题研讨,推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在论坛的专题研讨环节,与会者们继续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交流中,信息学院院长郭红教授强调,为适应新质生产力和强国建设需求,必须建立一体化培养体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规划人才培养路径,优化实习实训和工学结合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创新发展中自我迭代,以新质人才的全面培育涵养新质环境,以新质环境的全面营造锻造新质人才。

在分享环节中,信息学院的教师们积极与李然教授及庄士刚总监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挑战”的主题,教师们分享了教学与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心得,专家深入探讨产教融合路径,探索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才培养,碰撞思想火花,细述新质人才创新培养的鲜活实例。此次交流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激发了教师们的教学热情。

本次论坛构筑一个高端、多元、开放的交流平台,汇聚行业学会、协会、高校、企业等各界精英。旨在洞察产业行业最前沿、深化产教融合合作模式和内容、释放校企协作能级,推动新质生产力下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数字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我院应用型、复合型数智人才培养能力,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哈尔滨广厦学院将继续坚持开放包容、锐意创新的理念,不断举办各类学术活动。这些活动将汇聚各方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人才创新培养生态系统,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支持与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