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环保志愿者用自然教育守护湿地候鸟

黑龙江流域环保志愿者用自然教育守护湿地候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05 15: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4年5月31日至6月5日,WWF黑龙江流域环保大使(志愿者)活动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黑龙江流域环保志愿者为自然保护区周边学校的近300名小学生带来了生动的自然教育课,与孩子们共同描绘关于湿地和候鸟的美好画卷。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WWF)带领志愿者们探访了黑龙江兴凯湖、珍宝岛、东方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保护一线的故事,体验巡护工作中的湿地和候鸟保护。WWF还为密山蓝天实验学校颁发了黑龙江流域湿地保护网络成员自然教育实践先进集体证书。

黑龙江省湿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景观美、功能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湿地面积514.3万公顷,约占黑龙江省国土面积的10.9%,居全国第三位。2003年,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黑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创我国湿地立法先河;2016年率先发布全省湿地名录,制定印发《黑龙江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湿地保护履约与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已形成全国最大的省级湿地保护管理体系,省内有国际重要湿地12处(数量居全国之首),国家重要湿地4处,省级重要湿地8处。哈尔滨市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

从兴凯湖到黑瞎子岛,乌苏里江是目前我国为数不多自由流淌的原生河流。志愿者们深入乌苏里江发源地,黑龙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兴凯湖,也是中俄界湖,领略东北亚第一大淡水湖的风采。兴凯湖以湖泊、河流和沼泽为主,湖体直连俄罗斯的汉卡斯基自然保护区。之后,团队顺流而下,打卡远东秘境——珍宝岛湿地,探寻不同生境里的湿地物种生存之道和保护之路;以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给孩子们带去生动的自然教育课程,深入科普湿地和候鸟保护,鼓励孩子们亲近自然,参与保护行动。

除了自然课,志愿者们在保护区用记录到的候鸟影像在线上发布“数鸟数”活动,为公众科普鸟类调查的技巧,用游戏和互动的形式分享保护,影响人们守护湿地、爱鸟护鸟。

志愿者龙飞越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流域大使(志愿者)活动,保护地周边学校的设施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设施齐全,教室都配有多媒体。但他们的湿地课程还是欠缺的,我们在WWF的指导下,精心准备了生机湿地和候鸟保护的自然课,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很有成就感。希望更多孩子们享有自然课的机会。”

志愿者高亮说:“在兴凯湖保护区的大小兴凯湖,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湿地景观;在珍宝岛保护区,巡护员教我们鸟类调查技能。我亲历一线保护者的艰辛和坚持,他们累计为东方白鹳搭建人工巢103个,今年有34个被鸟儿利用,亲眼可见1个月大的雏鸟充满活力的站在人工巢中。这两天我们观测到20多种野生鸟类,有白枕鹤和东方白鹳等濒危物种。”

WWF北京代表处物种项目专员何嘉乐说:“上次流域大使来到兴凯湖还是2019年,五年后旧地重游,在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了更多科技和宣教的投入,助力湿地保护的良性发展。”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总面积222488公顷。2002年入选RAMSAR名录,编号1155。黑龙江珍宝岛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总面积44,364公顷。2011年入选RAMSAR名录,编号1978。(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