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凌晨时分,深处伊春市小兴安岭腹地的乌伊岭镇气温已降至零下30摄氏度,刺骨的低温把乌伊岭站站台上竖立着的不锈钢站牌冻的泛起了片片白霜。
“各车厢乘务员注意,开始出场作业,低温天气做好乘降组织,确保旅客安全上车……”5时许,随着国铁哈尔滨局牡丹江客运段乌伊岭3组列车长刘爽的作业指令从对讲机内传出,乌伊岭开往佳木斯的6274/6271次列车开始迎接旅客上车。
车门开启,车厢内聚集的热气窜出,瞬间形成白雾在站台上弥漫散开。“这场景跟电视剧《西游记》里玉皇大帝住的天宫有一拼!”“哈哈,我们坐着火车去天宫游一圈。”熙熙攘攘的列车下,有通勤上班的工人,有通学读书的学生,还有进城购物的村妇……大伙儿一边上车,一边调侃着,好不热闹。
6274/6271、6272/6273次列车是一趟乌伊岭往返佳木斯的公益慢火车。这趟列车每天早上从乌伊岭站始发,沿途经过29个车站,其中11个是没有站台的乘降所。到达南岔站后,列车变更车次折向东,开往三江平原中心城市佳木斯,全程运行9个多小时。因列车大部分时间运行在小兴安岭深处的红松林里,沿线百姓都亲切地称呼它“红松故乡号”。
“呜……”5时16分,随着汽笛声划破晨色如墨的夜空,列车缓缓驶出乌伊岭站。火车以平均50公里的时速,沿着汤旺河一路南行,林区气温低,列车供暖不能停。车厢内零上26摄氏度的环境,让旅客犹如回到了初夏,大家纷纷脱掉了厚重的棉衣。
“我们这趟列车是2022年11月份改换空调车底的,在这之前还是燃煤车底,列车供暖需要烧锅炉。”刘爽说,那时候每节车厢设置一个燃煤锅炉,途中为了确保车厢温度达标,列车员每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就得添一次煤,烧锅炉是个苦差事,一趟乘务下来,大家的鼻孔包括工作服都是煤灰,“现在好多了,改换了空调车底,取暖有电暖气,我们减轻了劳动强度,旅客乘坐也舒心。”
刘爽在牡丹江客运段已经工作25年了,这条线路她跑了近10年,她的老家就在这条线的途经地西林,每天乘车的旅客日渐和她熟络了起来,上了车总要跟她唠一会儿家常,慢慢的旅途时光很快就被消磨掉了。
“原来烧锅炉,没有现在的好,现在又干净又卫生,原先那个老绿皮车冻脚,现在电暖气可热乎了!”61岁的旅客张占奎是“跑山客”,进入冬季,他就把夏秋两季采摘的山货拿到伊春农贸市场上售卖,一年下来能挣七八万元,谈起“红松故乡号”,张占奎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大山里土特产多,以往都是自己家里人吃,现在成了城里人喜爱的抢手货。每年各类山货成熟时,这趟慢火车就成了林区人带山货出行的首选,“为方便林区百姓卖山货,列车上为我们准备了铁线、袋子、胶带等物品,并将车厢把头的座席设为山货存放处。”
5时41分,列车驶出汤旺河站,车厢“读书角”,十几位中学生模样的旅客上车后就开始温习功课。“这些孩子都是来自周边林场的居民,他们有的在友好三中读书,有的则是更远些的伊春一中读书。今天是礼拜一,孩子们要赶乘这趟车回学校上课,沿途还会有更多的孩子上车。”刘爽介绍说。
“车厢里暖和,趁着这功夫,我和同学都会看看书。”伊春市友好三中学生孟玲玲说。
“刘车长,太暖和了,都出汗了,能不能凉快凉快?”看到正在车厢里巡视的列车长刘爽,张占奎开起了玩笑。
“张大爷,您别急,我马上打开制冷模式!”列车前行,列车工作人员和旅客们都像老熟人,不时的调侃对话,引得车厢里旅客发出阵阵笑声。
随着列车缓缓运行,朝阳也慢慢从山边升起了,又是崭新的一天。悠悠慢火车,载着林区人走到山的外面,也载着游子回到故乡,载着采山客们找寻致富路,又载着全国各地的旅客来到这片寂静的兴安岭。(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