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启动

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启动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2-08-18 15:1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18日上午,盛夏的黑龙江省方正林业局红旗林场樟子松、红松映衬着青山绿水。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黑龙江省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任亚平,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委会副主任刘东生,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赵雨森,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原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组长陈述贤等领导出席活动。

刘东生、赵雨森分别致辞。陈述贤为方正林业局授予绿色中国行旗帜。任亚平宣布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方林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在黑龙江省启动。活动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绿色中国行公益大使刘栋栋等10位公众人物带领从全国各地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青少年代表共同宣读《小手拉大手 共护红松林》倡议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入育人全过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英明决策,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由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2019年启动的“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正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行动。此次研学教育活动是继7月走进重庆梁平后又走进黑龙江,并在美丽方正林业局举行启动仪式。多年来黑龙江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且在实施青少年自然教育中建立起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独有的教学模式,完全适合全国青少年开展研学教育活动。主办方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动,形成“黑龙江智慧”,为全国提供范本和经验。

本次活动的举办地方正林业局,近年来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生态旅游发展思路,开发了“龙江第一漂”响水河漂流运动区、“山盟海誓第一峰”鸳鸯峰登山观光区、“森林氧吧”红旗康养度假区三大板块,并且坚持完善景区功能、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服务质量 ,持续加强旅游设施投入。景区玻璃栈道、森林滑道、玻璃鹊桥、高空玻璃漂流等一系列创新旅游项目的不断落地,使游玩的观光性、娱乐性、体验性显著提升,近5年来,共接待游客超45万人次,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打出了方林旅游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方正林业局先后荣获了“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和“全国生态旅游康养最佳目的地”称号,并在2022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小手拉大手 共护红松林》倡议书中指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森林。只有尽最大努力保护好森林,人类才能安全的在地球家园里繁衍生息。作为绿色中国行活动的公众人物代表和中国三亿青少年的代表,我们希望与全社会一道完成自身的使命,爱护自然,保护森林。站在有红松故乡之称的龙江大地,我们更觉责任重大。因此,我们在美丽的方正林业局红旗林场向全社会郑重呼吁——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天然红松林是森林中的宝石。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森林,要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红松。

活动中,刘栋栋、王传越、黄训国、青蛙王子、汪洋、白雪玉婷、李雪、杨帆、苏琳、阿比亚斯等10位公众人物与来自北京、山东、辽宁、黑龙江等省市的小朋友一同认养了红松。

本次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自然教育不仅要培养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更要培养青少年参与生态建设的实践能力,让广大青少年亲身参与到自然中来,就是最好的自然教育。由公众人物和青少年代表共同发起的《小手拉大手 共护红松林》倡议,就是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青少年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和信念。

“绿色中国行”主题公益活动旨在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共建美丽中国。活动开展13年来,先后在20个省区市,共64个城市和地区举办。这次绿色中国行活动结合三亿青少年进森林主题,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2019年,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全面启动了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意在点燃绿色梦想,根植绿色种子。3年来,在活动示范影响下,通过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我国自然教育活动蔚然成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社会风尚得到广泛弘扬,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中国绿化基金会、黑龙江省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共同主办,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中国龙江森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中国杂志社共同承办,由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绿色中国影视传媒中心共同协办。(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