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随“疫”动!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记黑龙江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支援汤原防疫工作队

警随“疫”动!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记黑龙江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支援汤原防疫工作队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4-20 19: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片:李俊修 郭欣 王鹏宇

出征时春寒料峭,凯旋时山花烂漫。4月初,面对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突发疫情,佳木斯边境管理支队闻令而动,立即组建汤原疫情防控支援队(以下简称支援队),驰援汤原县,参与13处执勤点位24小时不间断的执勤任务。

在经历了15个日日夜夜的重大考验和艰难磨炼后,4月17日上午,支援队20名抗疫英雄圆满完成防疫任务,沐光而归。

冲在前!战“疫”一线党旗红

“我党龄最长,我先上”“我体力最好,我能行”“我专业能力强,让我去”……4月3日,当得知要抽调机关民警成立支援队时,该支队各专业岗位的民警争前恐后地毛遂自荐。

战鼓催征马蹄疾,守望相助砺初心。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诠释着藏蓝卫士的忠诚担当。一抹抹耀眼的“警色”迅速汇成一支拉得出、打得赢的精锐之师。

刚抵达汤原县时,疫情形势比支援队预想的还要严峻得多,行业场所紧急停业,街面门可罗雀,飞驰的宣传车不停播放防控通知,整个城市都笼罩在阴霾之中。

“每个人在疫情防控中都是一块砖,大家齐心协力就是一堵坚不可摧的墙。”面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带队领导黄传友副支队长不停地鼓励着大家。

疫情防控战场在哪,党组织就建在哪。工作伊始,支援队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同时启动党小组、执勤小组、“三互”小组“三组合一”机制,依托临时党支部和各小组扎实开展加强战时教育,以最快速度、最强反应、最坚决态度响应疫情防控指令。同时,及时掌控所属人员思想动态和活动轨迹,实现战时组织生活、防疫执勤和队伍教育管理同频共振,做到党建向最小作战单元延伸,让党旗在防控一线阵地飘扬。执勤期间,该支援队临时党支部选派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党员民警通过一对一心理辅导、心理调节等方式,为民警职工、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做心理辅导105次,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大家注意好防护!支队党委永远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期待大家凯旋归来。”4月7日下午,一个视频通话接进支援队民警的手机,看着支援队民警忙碌的身影和熬出的“熊猫眼”,该支队党委警政主官心疼地说道。

“感谢领导的贴心关怀,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为汤原县疫情防控贡献出佳木斯移民管理警察的力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支援队民警用铿锵的誓言回应着该支队党委的殷切嘱托。结束暖心的视频通话,支援队民警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繁重的疫情管控工作中。15天的执勤中,该支援队共配合防疫部门进行核酸采集7.2万余人次,协助汤原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运送防疫物资3次共13类2万余件,检查出入卡口车辆300余辆次、550余人次。

挑重担!舍小家默默奉献

“咱爸脱离危险了吗?”4月6日凌晨,支援队民警李勇拖着疲惫的身躯,在执勤途中,刚接起妻子的来电,便迫不及待地询问道。

原来,就在出征汤原县的前一天,他69岁的老父亲突发疾病昏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而就在当天晚上,李勇得知自己入选支援队的消息。面对病危的父亲和紧急的任务,虽万般牵挂,但他还是满怀愧意地奔赴了汤原县战“疫”一线。

“儿子,我没事了,你好好干工作,别惦记我。”看着父亲憔悴的面庞,李勇红了眼眶……

把不舍带走,把洒脱留下。支援队民警吴孝权离家前轻松转身的背影却是对家最深情的牵挂。

临出发前,吴孝权的女儿抱着他的腿,不住地挽留。无奈下,吴孝权只能哄着孩子,称自己要化身抗疫英雄去抵抗病毒。

如今,距吴孝权离家已过半个月,女儿仍未见爸爸归来,便缠着妈妈问:“爸爸咋还不回来,什么病毒那么难消灭呀?”孩子奶声奶气的问题,让大人们不知道如何回答。

“那爸爸会不会很危险?我想去陪他……”面对孩子的一再追问,妻子忍不住跟吴孝权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视频通话。

“爸爸,爸爸……”视频接通的一刹那,孩子显得特别激动,吴孝权偷偷擦去眼角的泪水,快速调整好情绪:“宝贝儿,你是爸爸的小英雄,帮爸爸照顾好妈妈,好不好?”“好!”女儿的回答出奇响亮。

突然,一声尖锐的哨音打破了幸福的氛围,接到执勤命令的吴孝权顾不上与女儿道别,便匆匆挂断了电话,飞奔赶往执勤点。

抗疫一线写忠诚,警徽闪耀映初心。支援队民警王宏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只知任务,不问生死。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王宏宇的妻子是大专院校的老师,疫情爆发后,需轮班住校管理、安抚学生。两人已经将近一个月未曾相见,只能在深夜里通过微信互相打气加油。

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有温馨“小家”,王宏宇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

办实事!暖汤原百姓心田

“您好,请戴好口罩,注意保持安全距离……”4月14日上午,汤原县鹤立核酸检测点,支援队副队长王建飞站在长长的队伍旁,扯着嗓子不停地维护着秩序。遇到群众不理解,他耐心地讲政策、做工作;遇到需要帮助的群众,他尽心尽力提供帮助。

支援队里还有两件“特殊”的防护服。“503室李大娘的黄连素、速效救心丸”“207室王师傅的洗衣液、沐浴露”“301室周师傅的洗涤剂、5号电池”……这些字,都写在了这两件防护服上,内容都是群众所需购买的物资。

穿着这两件特殊防护服的,就是支援队民警宋显义和林森。原来,防护服没有口袋,拿本子还占手,群众需要的物资种类又繁杂,光靠脑力还怕遗漏,二人索性直接记在防护服上。

每天,宋显义和林森志就骑着三轮车,按照防护服上的记录,一样样采购。每次送完物资,汗水从二人的防护服袖子里直往外流。执勤期间,该支援队共为求助居民运送生活物资300余次,1500余件,协助小区点长搬卸蔬菜包4500余袋。

“嘀嘀……”手机铃声在寂静的深夜格外刺耳,熟睡中的鲍守明从床上弹起,原来是自己设置的闹钟又响了,此时是凌晨3时45分。抵达汤原县开展防控勤务以来,平均每天不到5个小时的睡眠已成常态,满负荷的运转却从未听到他的一句抱怨。他总说:“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支援队民警永远是群众最值得依靠的人。4月16日晚,一位老大娘拦住了正在阳光上东小区北区执勤的支援队民警李俊修、赵鲲博,急切地说:“警察同志,能帮帮我们吗?我老伴突然犯病晕倒了……”

李俊修边联系120急救中心,边与赵鲲博火速赶往老人家中。看着昏迷不醒的老人,民警赵鲲博急忙上前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李俊修则在一旁安抚着家人的情绪,劝导家属不要擅自移动老人,防止二次受伤。

不一会,救护车便赶到了老人家中,民警又协助医生将老人抬进了救护车。该支援队驰援汤原县期间,共帮助独居老人及儿童解决生活困难15人次,协调帮助转运突发疾病群众4人次。

每天都有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微信还有跑不完的路程,支援队民警们就像一个又一个永不停歇的“陀螺”,在汤原县战“疫”一线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不同的是民警背后独有的感人故事,相同的却是他们永恒不变的拳拳爱民心。

民警们的辛勤付出,群众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有的居民在小区公示板里留言:“你们把苦、累、怨留给了自己,将乐、安、康送给我们。也请你们一定注意好防护,待阴霾褪去、春暖花开,和家人好好团聚……”(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