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化”利器推动东轻高质量发展

以“数字化”利器推动东轻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2-03-06 21:2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成为了新的生产力,并成为了对企业发展质量起到重要影响的生产要素。为在日新月异的经济形势中抢抓发展先机,赢得经营优势,东轻坚持中铝集团党组、中铝高端制造党委的领导,全方位、全要素、全过程开展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化制造强企,为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赋能。

虎年伊始,一台名为259车床的智能化机器人安家东轻熔铸厂。就是这个身高不足2米,占地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机器人,仅需按一下指令键,就能讯速地、游刃有余地辗转在铸锭传动辊道、车皮设备、铸锭放置架之间,独立、出色地完成铸锭的车皮工作,负责该工序的工人师傅仅需将待车皮铸锭投入传动辊道、将装满的铸锭框架及时更换即可。“有了这个新伙计,我的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一线体力操作人员变成了一线后勤服务人员。小家伙工作起来稳、准、快,还不知疲倦,有了它,我的劳动强度大幅下降,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这个小机器人真是我的小福星。”配合259车床智能化机器人生产的韩春光师傅激动地说到。

据了解,259车床的智能化机器人是经东轻项目攻关队集群策群力、巧妙利用废旧设备部件对原259车床改造而来,改造费用仅为同级别新产品费用的70%,综合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2%,其作用可替代至少2名成熟操作手,真正满足了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产出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企业决战决胜市场战场的“主力军”,近年来,东轻逐步在加速数字化赋能建设中提升管控效率和治理水平,稳步护航企业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挺进世界一流铝加工企业之林。

走进东轻中厚板厂生产现场,这是个集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系统)、检化验系统以及高级排成系统等通讯应用于一身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被黑龙江省工信厅评为“数字化车间”。先进独立的工业网络覆盖整个车间,技术人员采用主流虚拟化技术对车间生产工作全面掌握和操作,上下联动的智能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系统和生产执行系统使车间拥有了完整的数字化生产工序链,其前后贯通工艺参数控制、试验检验检测、企业资源规划,从合同签订、生产排程、工艺优化、制造执行、质量跟踪到产品入库发货,实现了生产有序、管理规范、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的生产过程管理模式。

此外,中厚板厂还采用数字技术将工艺控制与生产管理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生产过程管控技术水平,全方位掌控质量风险、工艺品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实现车间管理及企业经营的科学化与数字化。2021年,中厚板厂商品产量同比增长19.4%,强力赋能东轻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在数字经济大潮中,东轻主动做功,积极作为,将“数字化”“智能化”融入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理念,竭力建立健全OA系统(东轻办公系统)、智能点巡检系统等内部数字系统,全力配合中铝集团、中铝高端制造稳步推进智能运营管理平台等数字化项目,将碎片化数据整合成为东轻新的竞争优势,开启企业运行新模式,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传统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形成了降本增效、协同共享、风险预控、智慧决策的高效运行机制,实现了2021年东轻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38%、净资产收益率(ROE)为8.07%,为东轻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新的发展生机。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总思路,东轻作为国资央企,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践行绿色低碳使命的核心力量。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东轻坚决利用好数字化这一“利器”,以数字化为重要依托,以工业限电为契机,以揭榜挂帅等方式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革,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使设备实现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坚决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强力加压企业生产效率提升,全面开启东轻提质增效、增产上量、节能降成等系列工作,赋能东轻取得绿色发展攻坚战的胜利、推动东轻发展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转型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手段。作为引领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东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数字化转型,将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新模式探索和新业态发展,发挥国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国企更广更深融入并完善产业供给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我国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严峻环境下实现逆势增长提供强力支撑。

拼搏奋斗正当时,凝心聚力谱新篇。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东轻将继续贯彻落实中铝集团“11336”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以数字化为契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信心,勇毅前行,奋力开创东轻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喜迎东轻建厂70周年。(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