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厘间较真30年

在毫厘间较真30年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10-21 20: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9日上午8时,齐齐哈尔工务段计量室内静得只能听到钟表的滴答声,计量工李士昌身着白大褂,透过显微镜仔细校准刻度盘的变化,2分钟后,对边上的记录员说:“轨距尺校准结果第10次重复性实验-0.04mm,结论合格”。

这是李士昌今天进行的第30次实验,每一把轨道尺要反复做十次试验,检验一次要20分钟,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工具检验的精准。

钢轨受气温、天气影响,钢轨的尺寸也会发生变化,最细小的差距只有几毫米,肉眼难以察觉,平时进行钢轨检修时需要用轨距尺等精密工具,59岁的李士昌就是负责检验工具的精密度,他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30年。

轨距尺是以毫米为计量单位的测量工具,是工务系统手工检查铁路线路的主要工具,即使轻微的磕碰都会对测量数据造成影响,在齐齐哈尔工务段共有165把轨距尺,轨距尺每三个月就要检定一次,而且轨距示值误差要控制在-0.25mm到0.25mm之间。“行车安全无小事,确保每个钢轨检测器具的计量检修准确无误,是我们的职责。”

计量工作对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室内温度要达到(20±5)℃,相对湿度不大于85%。室内的环境要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为了保证检定结果准确,工作人员是不能轻易走动离开,有时候忙起来,我们有时一天都顾不上喝口水”。

“凭经验大致看一下会不会快一点”,“当然不行,这是维护安全的标准”面对疑问李士昌斩钉截铁的回答道。

在操作平台上依次排列着显微镜、量块、兆欧表、秒表、游标卡尺……,“这些工具都有属于自己的校准证书,每隔一年就要对他们进行重新校对,否则就不能使用,严谨是工作的底线,”李士昌手指着柜子里整齐排列的证书说道。

中午11时许,两人交替配合下完成了16把轨距尺的校准维修,走出计量室,李士昌在窗台前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窗外,哈尔滨开往齐齐哈尔的D6901次列车缓缓驶入车站,能在临近退休的年纪为中国最北高寒高铁的平稳运行贡献一份力量,李士昌心中始终有一丝骄傲。(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