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东北网孙英鑫
6月29日,记者从中共黑龙江省委召开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专项行动进展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黑龙江省委组织各地各单位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急难愁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据介绍,在实践活动中,坚持先易后难,分批推进,在办实事解难题上动真章、见实效,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目前,省市两级为群众办实事台账项目已完成1249项,占比53.5%,实现任务过半的预期目标。
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教、医、住、行、暖、老、幼、助、治、效等民生问题,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基层社会治理、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确定了10个专项行动,每个专项行动至少由一名省领导牵头负责,明确省直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细化目标任务措施,全力实施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民生工程。对于行业系统共性问题,坚持上下联动、协调推进,推动各市县主动承接,对准靶心、集中发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提升,着力改善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按照省委提出的将室内供热温度由18度提高至20度的要求,省人大正在进行立法调研,住建部门全力推进城镇供暖“冬病夏治”行动,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的温度。
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普遍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函、开通网络信箱、到基层调研等方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愿,把问题找准找实。巩固深化领导干部“走流程”做法,各级领导干部以普通群众身份“走流程”,到办事大厅和服务窗口,亲身体验办事流程,感知办事的难度和效率,现场发现问题、现场受理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实践活动以来,全省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走流程”2.8万人次,解决实际问题2.2万个。坚持办实事事项、过程、结果面向社会和群众公开公示,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目前全省13个市(地)第二轮公示办实事成果586项。探索完善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行“接诉即办”,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事必办,常态化为群众办实事,有效化解矛盾,加强社会治理。齐齐哈尔市依托“吹哨报到”平台,整合各类专线热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分级受理,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村)、网格五级联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事项办结率达到95%以上。佳木斯市织密织牢基层网格体系,选优配强网格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实行网格员首问负责制,推进多网合一,做到快速反应、跟踪督办、销号管理,及时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基层“小网格”撬动社会“大治理”。
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基层减负担,结合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政务服务堵点排查和问题整改,简化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推进集成“办好一件事”改革,变多次跑、多次办为一次跑、一次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繁办事慢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关系转接“网上申请、一站式办理”,省内转移即时办结,跨省转移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解决办理社保关系转移异地跑、反复跑问题。在全省 137 个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老年人服务专窗”,工作人员领办帮办,解决老年人办事不便问题。各地各单位普遍采取“一条热线”“一张清单”“一窗受理”“上门办、网上办”等方式,打通便民利民惠民通道,让企业和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顺心暖心。
结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省部署开展换届后村(社区)“两委”开门一件事活动,推动新班子一上任就展现新理念新面貌新作为,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双鸭山市461个行政村、103个社区“两委”新班子确定925个办实事项目并建立台账,为群众办好事实事683件,化解遗留矛盾纠纷26件,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67个。鸡西市开展进百家门、问百家事、解百家忧活动,把群众的“家常事”“身边事”解决在“家门口”,全市村、社区干部走访居民3万多户,为民代办事项2.4万余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视频同步在线答题中连续10场排名第一,全国2800多所高校总排名第一,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开展“五专五行”,着力解决学校后勤保障等关乎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围绕环境整治、政策宣传、司法救助、义诊送医、关爱帮扶等方面,组织全省党员参加志愿服务45万人次。积极推广党员先锋岗、责任区、代办服务、承诺践诺、认领微心愿等做法,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立足岗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6月中旬以来,受强降水影响,大兴安岭地区7条江河全部出现超警戒洪水,6000余名党员干部驻守抗灾一线,成立258个临时党支部、流动党小组,339个党员突击队、党员冲锋队、党员服务队,在防洪堤、抢险段、救援路上筑起一道道坚强堡垒,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