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北隧道的守护者

中国最北隧道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3 22: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月23日0时30分,哈牡高铁虎峰岭隧道,寒风阴冷,牡丹江工务段牡东路桥车间工长张东野带领8名桥隧工,乘坐轨道升降车抵达隧道口,开始了新一天的作业。

虎峰岭隧道位于小兴安岭支脉的林海雪原区域,哈牡高铁亚布力西站至横道河子东站间,是中国最北有砟高寒高铁——哈牡高铁的最长隧道,全长8755米。作为连接哈尔滨、牡丹江的重要咽喉,每天有近几十趟列车来回穿梭。列车驶过的虎峰岭隧道仅需要三分钟,但对于张东野来说,他们要付出三个多小时的时间,来保证隧道的安全畅通。

张东野是牡丹江工务段牡东路桥车间牡养修工区工长。入冬以来,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职工去隧道内整治渗漏水结冰病害。防止隧道顶部和侧壁由于渗水而形成的冰柱、冰锥侵入铁路限界,引起接触网短路,威胁行车安全。

张东野所在的车间负责哈牡高铁爱民、虎峰岭、转心湖等38座总计94781延长米的铁路隧道的检查养护维修任务。由于近期黑龙江地区天气出现大寒不寒现象,暂时偏暖,冰雪冻融,造成隧道渗水结冰状况较往年大幅增加,整治的难度和数量成倍增长。

为了随时掌握隧道病害变化情况,车间每天都要通过添乘和地面检查的方式,对管内隧道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建立观测台帐,结合设备变化特点和历年病害情况,对隧道内裂纹变化、是否有结冰、渗漏水等问题,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整治。

凌晨1点,轨道车驶入作业地点,张东野带领自己工区的精兵强将,一行人进入漆黑的隧道,有条不紊的展开渗漏水整治工作。“这处渗漏水今天必须得整治好,滴水对行车安全是个隐患。”在阴暗的隧道中,张东野不停地叮嘱作业人员。轨道升降机将工友们升至隧道顶部,对拱顶钻泄压孔,并在漏水点周围钻注胶孔,隧道里气温低、灰尘多、光线差,渗漏点不停迸溅出冰水。仰着头作业的职工,不一会儿就感觉胳膊酸痛,脸上的防尘口罩也变成了黑灰色,身上迸溅的水滴也结成薄冰。

凌晨4点,职工们在零下20多度冰水环境里历时4小时,结束了当天的隧道漏水整治作业。看着漏水点的消除,喜悦感代替了寒冷和疲劳,大家都为消除了行车隐患而高兴。守一方铁路安全,保万千旅客平安。铁路人默默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用行动守护着2021年春运畅通,只为旅客的安全返程、合家团圆。春运,因铁路人的坚守而精彩,因铁路人的奉献而绚烂!(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