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哈高铁首趟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完成正式运行

京哈高铁首趟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完成正式运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1-22 17: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摄影 原勇

1月22日14时56分,北京朝阳站始发的G913次列车抵达哈尔滨西站,京哈高铁开通首日,CR400BF-G型复兴号动车组顺利完成首趟正式运行。CR400AF-G型复兴号动车组预计于当日16时16分抵达哈尔滨,黑龙江省将首次迎来新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列车,这也是复兴号动车组目前到达的我国最北最寒冷的地区,再一次刷新中国高铁纪录。京哈高铁开通运营初期,哈尔滨至北京间将安排2对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开行。

目前,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行的动车组主要为CRH5、CRH380型列车,京哈高铁开通后,将增开CR400AF-G、CR400BF-G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列车,按时速300公里运行,哈尔滨至北京间区域运输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特别是今年一季度铁路运行图调整后,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图定开行动车组列车达103.5对,配属动车组达94组,高铁成网优势进一步凸显。

据铁路部门介绍,时速350公里CR400AF-G复兴号高寒动车组是复兴号家族中的最“抗冻”的成员,拥有耐低温、耐冰雪的“独门绝技”,在零下40℃的极寒环境下也能奔跑如常。为适应高寒环境下运行需求,应对低温、冰雪考验,新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基于CR400AF动车组平台进行了高寒适应性设计,动车组所使用的材料、电气元件以及车体、转向架、供风制动等系统部件均进行了耐低温设计,并在密封防雪防击打、水系统防冻、冷凝水防治等方面采取技术措施,使动车组具备了特殊的“抗寒”性能。在极端寒冷天气下,列车配电柜等金属零部件容易因“结露现象”产生冷凝水,流淌至列车电路系统,便会产生安全隐患。高寒动车组为此特别在配电柜骨架喷涂了一层微米级陶瓷多孔材料,空气遇冷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存储在孔隙中,防止流淌到列车电路附近。当客室温度升高时,冷凝水便可自然蒸发。新型高寒动车组还首次批量使用自动化防冻结功能,在车辆静止时,每个车厢制动闸片和制动盘每分钟松开55秒,抱住5秒,各车依次循环动作3小时,确保制动系统安全可靠。此外,列车的水箱、污物箱、水管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棉衣”中间有电伴热线,水箱底部还增加了“小电炉”,天寒地冻依旧可以保持“活力”,保证旅客正常使用需求。(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