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全年哈尔滨计划推进重点项目750个,总投资5800亿元。疫情期间,哈尔滨推出容缺后补、网上通办等举措,“减程序、减环节、减时间、减接触”,推动一批企业复工。
企业竞争市场,政府竞争环境。哈尔滨把营商环境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之一,去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同比增长10.2%,工业投资增长24%创五年最高,目前营商环境呈现便企利民、理念更新和投资升温三大变化。
办事效率高了
机器轰鸣,人头攒动。连日来,哈尔滨方正县辰能生物质热电联产、依兰中煤、双城雀巢等数十个重点项目加足马力生产。投资3亿元的方正辰能项目当日线上办理、线下查验,当日即复工。
“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使前置审查少了,企业担子轻了。”方正县委常委、副县长于彦波说。
哈尔滨围绕简政放权推出一系列政务服务举措,针对审批多、盖章多、周期长等企业诟病的顽疾开展放管服改革。截至目前,全市“不见面”“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覆盖面超35%、94.8%和97.1%,市、区(县)两级3000多个审批和服务事项实现标准化。
黑龙江刻度标识有限公司法人韩泽的妻子近日到行政服务中心,她操作电脑录入信息,在全程电子化自助打印机拿到营业执照,总共不到10分钟。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佳说,企业登记4.0版系统上线,不见面审批减少了寻租空间。
改革的关键在放权。哈尔滨大处室整合使各机关单位处室平均精简约30%,缩短企业办事走廊。推进“强区放权”,目前已下放上百项事权。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市场“加法”,哈尔滨被国务院列入“真抓实干成效明显予以激励支持的地方名单”,企业开办时间减至2个工作日,去年新登记企业42000余户,同比增长12.6%。
服务理念转了
疫情之下,哈尔滨通过“屏对屏”、线上办等方式,变施工冬闲期为服务黄金期。
“冬忙已经是常态。”一位政府部门负责人说。哈尔滨施工期短,多年来存在项目冬眠、干部冬闲现象。近两年启动招商之冬、服务之冬,利用冬季约100天时间,提前招商及解决下一年项目前期“卡脖子”问题。上个招商之冬,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6个。
冬闲变冬忙背后是“危机感”“等不起”的观念之变。近年来哈尔滨坚持“拿来主义”,与14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逐一对标,大量移植经验。并以区县及市直部门一把手为主体,到南方挂职,在实践中审视不足。
哈尔滨市平房区委书记刘兴阁从深圳挂职半年归来,实施了50多项改革,工业地产分割销售等探索在全市推广。他说,各地都想方设法优化环境,尤其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哈尔滨必须有“向前撵”的紧迫感。
“店小二”意识更强了。哈尔滨启动产业项目提质增效三年攻坚战,首创“一把手”走流程机制,各单位一把手定期坐窗口、跟执法,两年来体验办事流程4448项,整改措施2554个。
哈尔滨新区管委会主任王铁立说,营商环境的一个核心是政企关系,新区围绕保证企业家处于营商环境的“C位”发力,吸引入驻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还主动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评估,自我“体检”服务企业。
投资信心来了
2017年至今,为可口可乐等快消品巨头做配套的哈尔滨宝钢制罐有限公司3次扩容、追加投资。日前,总投资210亿元的宝能国际经贸科技城落户哈尔滨。
信心何来?宝钢制罐公司负责人朱小林回答:营商环境改革。
连续多年,哈尔滨将改善营商环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张蓝图绘到底”。针对有的地方营商环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等问题,政府先从自身改起。去年4月以来,启动处理政府不守信践诺、“新官不理旧账”等行动,整治案件2000余件。
2019年哈尔滨投资增长7.3%左右,利用省外资金、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2%和8.8%,全年引进超百亿元项目11个,签约2321亿元,是上年2.5倍,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融创等一批大企业北上投资。
人才随信心而来。两年内集聚院士和长江学者等专家10余人,硕士和博士400余人,其中省外引进200多人——这是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引才成绩单。哈尔滨新区推出产业政策“黄金30条”等措施,2019年吸引高层次人才11000余人,2000多名黑龙江籍人才回归。
政策托举、人才回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万鑫石墨烯微片制备与应用产业化、国裕绿色国际数据中心群等一批符合哈尔滨产业方向的重点项目落地,加快哈尔滨“4+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2019年哈尔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高增长,占规上工业比重由上年19.6%和26.2%分别增至23%和33.3%。(记者李凤双、强勇)
(李凤双、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