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枫
2019年5月24日,与哈尔滨交响乐团演员合影
2019年5月25日,在方正县与当地村民交流
2016年1月21日在北京音乐厅黄晓枫作品音乐会上
5月27日,黄晓枫结束了他在哈尔滨的采风之旅,踏上归程。行走在全亚洲唯一被联合国誉为“音乐之城”的城市,在哈尔滨音乐厅聆听本土演奏者对其代表作《龙腾虎跃》的完美演绎,在方正县欣赏当地农民最原汁原味的二人转表演,在伏尔加庄园追寻俄侨文化……短短四天的行程让这位美籍华裔作曲家内心无比激动。
黄晓枫,是公费留美的博士,也是杰出华人作曲家;他是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院士,也是西华盛顿大学音乐系的名誉教授。他创作有20余部作品,包括室内乐、交响乐、协奏曲(大提琴、小提琴、京胡和京二胡),以及包括花腔女高音及男高音独唱与合唱在内的声乐作品,尤其将自己家乡的乡土曲艺形式二人转融入现代交响乐中,得到广泛赞誉。
旅美34年,黄晓枫深受中西方文化的熏陶。他相信,这样的人生阅历是一笔财富,他更希望能将这宝贵的财富留给自己的孩子,以及更多的音乐爱好者。
黄晓枫,1957年6月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县,10岁时观看的一场样板戏《红灯记》点燃了幼年他的音乐梦想,11岁时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把二胡。70年代初,黄晓枫因擅长小提琴和板胡,以文艺户的身份下放到吉林省辉南县板石河公社。1978年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并于1984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研究生项目,远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攻读岩石力学博士学位。2005年,这位杰出的土木工程师决定“半路出家”学习音乐,正式拜入西华盛顿大学音乐系教授罗杰•布里格斯门下。
两年的学习,黄晓枫受到了恩师的极大认可,但同时布里格斯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先用一部作品来证明自己。
“当时我就想到,德沃夏克创作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大提琴协奏曲,我们《红色娘子军》的旋律可以与之一比高下。”黄晓枫回忆到。
2013年11月3日在美国西雅图Bellevue青少年交响乐团音乐会上,与指挥Teresa Howe
2013年11月3日在美国西雅图Bellevue青少年交响乐团音乐会上,接受美国公共电台的采访
2013年4月,西雅图贝纳罗亚音乐厅《华彩乐章》黄晓枫作品音乐会现场
在之后的9个月里,黄晓枫开始了炼狱般的生活,工作之余所有的时光都被倾注到创作中去,他早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创作至天明。2013年4月21日,在西雅图贝纳罗亚音乐厅,美国的顶级音乐厅之一,执著的黄晓枫终于如愿,改编自《红色娘子军》的大提琴协奏曲《中国女孩》正式上演。会后,美国人惊呼:原来中国女性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小媳妇”,而是勇敢坚强、自信果断的“女战士”。
2016年春节前夕,一场名为《万象更新的中国》交响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上演,《龙腾虎跃》《格》《沁园春•雪》《祖国,我亲亲的母亲》……8部乐曲先后上演。从西雅图到北京,58岁的黄晓枫终于带着他的“孩子们”回家了,8个“孩子”,无一不是中国风貌。
无论离家多久多远,黄晓枫内心依然充斥着满满的黑土情怀,那是一份对故乡最真挚的眷恋。2010年,黄晓枫创作了序曲《龙腾虎跃》,把东北民间乡土二人转音乐融入现代交响乐,唢呐与管弦、二人转与美声对比形成的民族风,在随后的国内外演出中,得到广泛赞誉,也成为了他最受欢迎的代表作。
2017年12月,黄晓枫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应邀访问了哈尔滨音乐学院,并作了名为“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对立统一 ——他乡之音,弦系故里”的专题讲座。
“正是这次哈尔滨之行,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了解到这座城市深厚的音乐和文化底蕴,”黄晓枫说,“这里有新中国第一支交响乐团,这里有30多年历史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里的人民热爱音乐,政府每年将大量的资金支持到音乐和文化事业中去,这座城市带给了我无限惊喜,让人着迷。”
当哈尔滨交响乐团四位首席演奏家共同奏响《龙腾虎跃》的时候,黄晓枫更是惊喜的久久不能平静。
“之前我的这部作品已经被演奏过无数次,但这一次是我最满意的,只有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才能领会二人转的灵魂,赋予这部交响乐鲜活的灵魂,”黄晓枫说。
同样是土生土生的东北人,哈尔滨交响乐团团长曲波对黄晓枫的作品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的作品非常优秀,尤其是这部《龙腾虎跃》生动地演绎了原汁原味的东北气息,音乐一响起,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了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我相信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写出如此生动的作品。希望以后有机会与其合作,将这些优秀的作品带给家乡的观众。”
临行前的黄晓枫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哈尔滨之行,期待这一方黑土地可以带给他更多的创作灵感,更加期待将自己的作品可以带给这座热爱音乐的城市里所有的市民。(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