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窗口写春秋 暖心服务润民心

方寸窗口写春秋 暖心服务润民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1-10 16: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哈尔滨尚志市公安局红光派出所的户籍窗口前,总能看到一个身着警服、面带微笑的身影。她或是俯身指导老人填写表格,或是耐心解答群众疑问,或是匆匆奔走于送证上门的路上……这位被群众亲切称为“贴心小罗”的户籍民警罗丹,用四年时光在三尺窗口前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暖心篇章。她以“政策一口清、服务零距离、办事零差错”的标准要求自己,将户籍窗口打造成传递温暖的“连心桥”。

勤学苦练强本领 从业务新手到行家里手

初到户籍岗位时,面对堆积如山的政策文件和群众复杂的办事需求,罗丹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她推出“三学工作法”,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系统学政策,筑牢根基。她将《户籍管理条例》《公安机关户口登记管理工作规范》等文件逐条研读,重点条款用红蓝笔分类标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政策要点和案例解析。为掌握“跨省通办”流程,她连续三周利用午休时间模拟操作,直到能准确说出所有户籍业务的办理时限和所需材料。

实践学技巧,提炼经验。针对群众常问的“新生儿落户需要哪些材料”“身份证丢失如何补办”等问题,她整理出《高频问题答疑手册》,并制作图文并茂的办事指南。遇到疑难业务,她主动跟班老民警,记录下“特殊情况处理流程”“材料审核要点”等实战经验,短短三个月就积累了厚厚的两本“业务秘籍”。

跟班学经验,快速成长。她向所里经验丰富的“老户籍”请教沟通技巧,学习如何用通俗语言解释专业术语;向技术民警学习系统操作,掌握快速录入信息的诀窍。如今,她已从需要对照手册操作的新手,成长为群众眼中的“政策通”“活字典”。

主动一步解民忧 服务既有温度更有速度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罗丹始终将这句话铭记于心。她的“三主动服务机制”,用“向前一步”的担当为群众排忧解难。

主动靠前,建立特殊群体台账。她为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记录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和办事需求。82岁的张大爷因子女在外地,办理医保急需身份证,罗丹得知后主动上门采集照片指纹,快速为老人办理身份证。

主动延伸,提供上门送证服务。今年10月,吕大娘来办理身份证补领业务。罗丹看到吕大娘腿脚不便安慰道:“大娘您放心,证到了我给您送上门!”制证完成后,她利用午休时间将证件送到老人手中,并询问生活困难。老人握着她的手连声道谢:“姑娘,你真贴心啊!”

主动回访,确保群众满意无忧。面对身体不便群众办理业务,她都会通过电话或上门回访,确认群众是否收到证件、是否还有其他需求。2024年冬天,她在社区民警口中得知,独居老人李奶奶的户口本丢失,她主动为其补办户口,在上门送户口时看到老人家中积雪未清理,她还帮老人清理了家中积雪。

细处着手显真情 平凡岗位绽放不凡光彩

罗丹常说:“户籍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不平凡。”她精准审核,严把业务质量关。她对每一份材料都逐字核对,发现虚假材料立即退回并耐心解释政策。四年来,她经手的业务从未出现差错,实现“零投诉”。她关爱特殊群体,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整理衣物、涂抹护手霜辅助录指纹;为聋哑人制作手语办事指南;为留守儿童开设“绿色通道”。她精细宣传,推广便民新政。她通过“14+N”微信群、村口大喇叭宣传“跨省通办”“一窗通办”等新政,讲解办事流程。针对老年人,她编写“大字版”办事指南,帮助300余名群众学会使用“互联网+政务服务”。

户籍窗口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业务办理虽繁,却检验初心使命。罗丹用四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真正的为民服务不在口号里,而在每一次俯身倾听的耐心中,在每一趟送证上门的脚步里,在每一份材料审核的严谨里。这份扎根基层、心系群众的“暖心答卷”,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口碑,更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警察“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深刻内涵。正如她常说的:“群众的笑脸,就是我最大的勋章。”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编辑:周慧颖 通讯员:马立菲)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