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笃行38载 藏蓝星光映红光

躬耕笃行38载 藏蓝星光映红光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3 15: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藏蓝为袍,他是街头巷尾最温暖的星光;警徽作甲,他是群众身边最安心的守望。李福海作为尚志市公安局红光派出所的一员,38年如一日,在社区警务队中积极践行“四有”标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忠诚、担当、爱民、奉献”的红光精神。

忠诚如炬,信仰照亮从警路

1987 年,李福海怀揣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憧憬,毅然投身公安队伍。在红光派出所,他从协助包片民警开展社区警务到日常接处警工作,脚步从未停歇。他与社区民警并肩走遍辖区“九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每一次检查,他都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一摞摞的各类档案台账,就是他工作的见证,更是他守护辖区平安的决心体现。

他探索总结出的“分类告知、分级推送、逐个闭环”流程机制,宛如一道坚固的防线,将隐患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他常说:“我是红光派出所的一员,携手守护辖区平安,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份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就是他坚守岗位的强大动力,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能力卓越,苦练铸就高效能

2021年,响应市局“大抓基层 大抓基础”的号召,李福海主动请缨来到红光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辅警。在社区,他是群众的贴心人;得知“李大哥”儿女不在身边,他每次走访都会沿用过去检查消防的老习惯,对老人家的用火用电安全一遍遍检查、一遍遍叮嘱;“刘哥”家老伴瘫痪在床,家庭生活拮据,李福海便将这户人家挂在心上,逢年过节总会前去探望,送去温暖与关怀;帮助走失老人安全回家,为群众找回遗失的重要物品……这样的“小事”在他三十八年的从警生涯中数不胜数。然而,李福海总是说:“说句心里话,这些事都没往心里记,咱穿着这身警服,就是干这个的。”朴实话语的背后,是对职责使命最深刻的理解和最坚定的践行。

2021年以来,他与包片民警从“下社区”转变为“在社区”,及时发现并成功处置各类矛盾纠纷 137 起,有力维护了辖区的和谐稳定,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他以苦练本领、为民爱民的工作态度,展现了一名“红光人”的能力与担当。

担当奉献,坚守岗位葆初心

记得有一次,李福海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偶遇一名突发疾病的群众,当时正值晚高峰时段,人流、车流十分密集,李福海迅速换上警服跑到老人身边,疏散围观人员和车辆,他一边确认老人身体状况,一边联系120和110前往救助。在医护人员达到后,李福海简要介绍了现场情况后便离开现场。事后,家属多方打听才找到李福海本人,并向其赠送锦旗,称老李是“做好事不留名”。当问及李福海从警感想时,他说道:“在和平年代从事公安工作,既能守护家乡父老安宁,也能给儿女做表率,真的很幸福、很满足。”

2022年末,李福海在前往北京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后不到半月,毅然回到工作岗位,面对同事和家人关心,李福海微微一笑,说道:“我和单位是双向奔赴。”春节期间,他总是主动承担值班任务,把阖家团圆的机会留给年轻的孩子们。远在异乡求学的儿子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同样选择了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老李经常对儿子讲述红光精神:“我们做人要实在、要勤快,当警察要认真、要敬业,既要‘红’的忠诚又要发‘光’向善”。

李福海的故事看似平常却不平凡,他爱岗敬业、传承荣誉、眼里有光,而这种光是“红光之火可以燎原”的星光,是以红光派出所为代表薪火相传的不竭动力,是激励红光派出所全体民辅警“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的奋斗之力,也是续写新时代平安尚志高质量发展的耀眼荣光。(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