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黑土地上稻浪翻滚,农机穿梭,丰收的乐章在田野间奏响。在七台河市宏伟镇的乡道上,一辆农用拖拉机缓缓停靠在路边。交警王超快步上前,将一张崭新的反光标识贴在车尾。“老乡,这个反光贴晚上特别亮,后面来的车远远就能看到你。”“太好了!咱们经常天不亮就下地,车灯照上来这反光条一亮,心里踏实多了!”农户张大哥扶着车斗,语气里满是感激。
这是七台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自9月中旬启动“亮尾行动”以来的寻常一幕。面对秋收期间农机车、农用货车夜间作业频繁、尾灯不全、反光标识缺失等安全隐患,支队组织警力深入田间地头、村屯农户,开展免费粘贴反光标识、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等系列服务,全力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线”。
从“看不见”到“一眼清”
“以前晚上开车,最怕前面突然冒出一辆没灯的农机车,刹车都来不及。”在铁山乡新发村路口,民警王石一边为电动三轮车粘贴反光条,一边向围观的村民讲解。
为提升农用车夜间辨识度,七台河交管部门推动“宣传教育+隐患排查+免费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联合农业农村部门、派出所等组成流动服务队,在G229国道、县乡主干道等重点路段设点巡查,做到“见车就贴、有缺即补”。
“咱们不是来处罚的,是来送安全的。”新兴交警大队民警王贵岭在中鲜村的“田间课堂”上,举着反光标识向农户演示,“贴得对、贴得牢,才能真正‘被看见’。”
数据背后是民心
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亮尾行动”百余次,免费粘贴反光标识1600余枚,覆盖农用车辆211台,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受教育群众超5000人。
“他们连口水都不喝,贴完就走,说还要去下一个村。”茄子河区中河村的李大姐指着自家拖拉机上崭新的反光贴说,“这贴的不是纸,是心意。”
在开发区,交管部门联合农投集团、农业执法大队深入八个村屯,为200余农户粘贴反光贴500余枚;茄子河大队以“全覆盖、零死角”为目标,累计开展服务81次,农用车粘贴率达90%以上。
从“要我贴”到“我要贴”
“亮尾行动”不仅点亮了车尾,更点亮了群众的安全意识。“我也来帮忙!”在新兴区长兴村,村民老赵主动加入宣传队伍,用自家三轮车做示范,向邻居讲解反光标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村民自愿加入“亮尾志愿队”,警民共治的格局逐渐形成。
七台河交管部门还将“亮尾行动”与农村“两站两员”交通安全劝导机制相结合,推动管理关口前移,实现隐患早发现、宣传早介入、服务早跟进。
亮尾,更要亮长远
亮尾行动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而是一项常态化工程。下一步,七台河市公安局将持续巩固“亮尾行动”成果,扩大粘贴范围,探索“一村一亮尾、一车一档案”的精细管理模式,把安全保障延伸至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夜幕降临,乡道上的车流渐稀。一辆贴满反光贴的拖拉机驶过,车尾亮起一片银光,如同秋收路上温暖的平安符。(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