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记者从七台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七台河市出台黑龙江省首部关于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七台河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将于9月1日起施行。
推动建筑垃圾实现资源化利用
据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吕肖红介绍,《条例》是黑龙江省内出台的首部关于建筑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也是七台河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系列立法中的第四部。建筑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资源化利用是处理建筑垃圾的有效手段和终极目标。《条例》对推动七台河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推广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条例》共五章三十二条,明确了部门职责和主体责任,写明了建筑垃圾的管理要求和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条例》明确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是建筑垃圾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建筑垃圾管理的相关工作,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建筑垃圾联防联控、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生态补偿、损害赔偿等制度;明确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履行环保主体责任,从源头上解决各类建设工程、拆除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建筑垃圾尤其是装修垃圾分类不到位、清运不及时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问题。《条例》通过对产生装修垃圾的单位和个人职责、管理责任人职责、监管部门责任等分别进行规范,实现对装修垃圾收集、堆放、运输、处置等环节的追溯闭环管理。《条例》鼓励经营主体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解决建筑垃圾管理的痛点问题
据悉,《条例》将在制度设计上解决当前建筑垃圾管理中的某些痛点问题。针对消纳设施和场所建设滞后、用地难等问题,《条例》规定政府应当建立完善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科学规划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模、选址布局、建设时序等,并在财政、用地等方面给予保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经营建筑垃圾堆放、中转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针对实践中装饰装修垃圾管理难点和管理空白,《条例》规定了装饰装修垃圾管理责任人制度,从装修垃圾的产生环节进行了规范,将大大降低装饰装修垃圾的随意倾倒和丢弃。
据吕肖红介绍,之前七台河市对建筑垃圾处置费用承担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此次《条例》规定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费用由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承担,具体由产生的单位和个人与建筑垃圾运输单位、处置单位协商确定。根据实际管理需要,对“未及时清运装饰装修垃圾,随意倾倒、抛撒、堆放建筑垃圾”等行为,设定了符合七台河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合理处罚。例如将建筑垃圾交给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运输的,在上位法对工程施工单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的基础上,《条例》根据七台河市实际情况补充设定对其他单位和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建筑垃圾实现“全链条”管理
七台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孙健认为,《条例》实现了建筑垃圾从产生到处置的“全链条”管理。
在审批环节,《条例》明确了更高标准。以前,施工单位方案编制缺乏强制约束。现在,《条例》第十三条要求施工单位开工前十天备案详细处理方案,包括减量目标和分类措施。《条例》第十二条还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将建筑垃圾污染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造价,并在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中明确责任。这表明,审批时可以重点审查合同条款,确保费用和责任“双落实”,杜绝建筑垃圾治理的源头漏洞。
在监督执法方面,《条例》更有抓手。过去,在建筑垃圾工作中执法依据不足,混堆混放等违规行为难以根治。现在,《条例》第十七条明确禁止随意倾倒和混入生活垃圾,第二十九条设定了高额罚款。
在对企业要求上,《条例》提升了责任门槛。一方面是企业减量化责任更重:《条例》第十一和第十二条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减量,要求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各司其职。据此可以定期检查企业落实情况,督促各方形成建筑垃圾管理合力。另一方面,对物业企业的约束变得更强。《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物业作为管理责任人,必须设置装修垃圾堆放点并履行监督职责。接下来,七台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进一步制定配套规范,会同有关部门,对失责的物业企业给予处罚。
建筑垃圾最终将被消纳重生
《条例》的出台,从顶层设计上为七台河市建筑垃圾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为规范全市建筑垃圾管理行为、推动资源化利用等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据七台河市城管局局长张信开介绍,目前七台河市有1座建筑垃圾消纳场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它将有效缓解当前七台河市建筑垃圾消纳能力不足的问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七台河市引入了七台河市耘毫建材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业务是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砖。对于其余未被资源化利用的建筑垃圾,七台河市城管局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处置方式,一部分运往暂存场所进行规范处置,另一部分经过分拣、破碎后,用于路面基层铺设、场地平整等工程,通过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建筑垃圾的剩余价值,有效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