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上穿着的是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喜庆鲜艳的大红色既是达斡尔族祈福活动中有着美好寓意的颜色,也是中国红。”迎宾人员庞一一说。7月12日至13日,黑河市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第十届“库木勒”节在黑河市爱辉区草原上悠扬的民族乐曲中拉开帷幕。这一以柳蒿芽为象征的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民族团结与文化创新的活力。
身着达斡尔族传统服饰的村民挂彩带祈福(颜歆窈摄)
柳蒿芽的史诗:从生存记忆到文化图腾
柳蒿芽,这一生长于北方旷野的植物,被达斡尔人视为民族精神的图腾。“库木勒”即为达斡尔语中的“柳蒿芽”。节日的起源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南迁途中的达斡尔族因采食柳蒿芽渡过饥荒,得以延续血脉。如今,柳蒿芽汤、糕点等传统美食在节日中飘香,成为民族敬畏自然、铭记历史的生动注脚。而节庆中融入的民俗歌舞与艺术展演,则让这一文化符号在当代得以延续。
黑河市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第十届库木勒节歌舞表演(颜歆窈摄)
斡包下的祈愿:仪式与竞技里的民族血脉
民族文化的厚重感贯穿节日始终。清晨的“斡包祭祀”仪式上,身着盛装的达斡尔族人以古老的语言诵念祭文,将寄托吉祥的彩带系上许愿树;舞台边,长者以柳枝蘸洒河水,为来宾祈福风调雨顺,随后欢腾的泼水活动将祝福传递给每一位参与者。“谙达集市”还原了历史上达斡尔族作为贸易纽带的身影,山货、布匹与舞蹈《哈尼卡》交织出浓厚的民族风情;草原“村T”秀则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展现达斡尔服饰艺术的演变。竞技区内,摔跤、押加、“拉棍”等源于生产生活的传统体育项目,吸引各族群众踊跃参与,“这是边疆孩子共同的童年记忆,” 满族参赛者关飞说,“我们比的是力气,握的是情谊。”
游客参与踢键子活动(颜歆窈摄)
石榴籽的春天:多民族共舞的边疆诗篇
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坤河达斡尔族满族乡的节日文化更凸显交融共生。现场红旗营、白旗营等多个营棚下,不同民族的观众并肩而坐,共享欢乐。坤河乡党委书记张少丹表示:“边疆的稳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共同体意识,正是节日的深层意义。”活动中,达斡尔文化作为核心,与满族、汉族等元素相互辉映,讲述着边疆团结守边的故事。
近年来,黑河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与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有机结合,打造“边疆儿女心向党 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品牌。展望未来,张少丹强调创新与体验并重。今年的“游园式”布局增设了露营区、“莫昆钱柜”互动交易等环节,让游客在草原上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未来将进一步挖掘边疆多民族文化资源,以农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让“绿水青山”真正化为“金山银山”。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庆典中,达斡尔族的古老传统正与时代共鸣,奏响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的崭新乐章。(刘思迈 谢丹|编辑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