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40个《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优秀案例》,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以科技驱动高质量发展 用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 为老油田加速上扬成长“第二曲线”焕新引擎》典型经验,从申报的490个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典型经验中脱颖而出,作为中国石油唯一经验案例成功入选。
“所谓价值创造,就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提升产品价值,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据大庆油田企管法规部主任周仕林介绍,大庆油田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石油关于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刀刃向内查改不足、眼光向外对标提升、内外融合互促共进,以对标一流书写大庆油田价值创造新篇章。
精准对标找差距 锚定价值增长新坐标
价值创造是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本质要求。为此,大庆油田把精准对标作为开启价值创造大门的“金钥匙”,一场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提升行动全面铺开。
大庆油田坚持对标国内一流企业,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体制机制上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成立由大庆油田主要领导挂帅的对标提升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印发《大庆油田对标管理实施细则》,研究出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对标世界一流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聚焦“功能、经营、创新、治理、长期、社会”六大价值维度,系统构建“五横三纵”立体化对标体系,强化“立标、对标、达标、创标”闭环。
按照“业绩领先、管理先进、规模相近”原则,大庆油田在中国石油内,与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新疆油田等兄弟企业及板块平均对标;集团公司外,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中石化胜利油田等同行业企业对标。在大庆油田内部,推动采油厂、作业区及未上市单位间对标,结合主体责任差异,构建覆盖“大庆油田-所属单位-大队级单位”的三级指标体系,各层级全面开展对标分析工作,不断提高价值创造能力,高质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创新对标建机制 激活价值创造新势能
“为确保对标工作的长效性和实效性,大庆油田创新建立‘体检+治疗式’对标机制。打个比方,企业发展能力评价好比能够精准诊断的‘扫描仪’,对标管理就是能有效整改提升的‘手术刀’,通过双轮驱动可以有效补短板、促超越。”据大庆油田企管法规部副主任成继平介绍,在新机制的推动下,大庆油田企业发展能力评价与对标管理工作已实现全业务板块100%覆盖,大庆油田上下掀起了浓厚的对标热潮。
油气生产单位率先发布企业能力评价结果,以及厂、作业区对标排名,各单位对标对表分析活动全面铺开;市场经营单位加速“走出去”对标行业龙头,以“全员劳动生产率”等关键效益效率指标核心持续扩大对标交流“朋友圈”;技术服务、后勤保障等单位结合专项能力短板,精准锁定标杆单位和重点领域,对标号角全线吹响……
采油五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全覆盖+立体化+递进式”对标模式,月度发布专项简报亮晒排名,年度深度剖析对标报告,并形成全过程跟踪闭环。新对标模式运行以来,优势指标增长19%,短板指标下降33%,并在2024年度股份公司采油厂排名中,名次提升4位。水务环保公司以“比较-分析-判断-改进-提升”五步法打破思维壁垒,主动对标青岛水务公司、北控水务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推动管理理念转变,连续4年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技术攻坚破瓶颈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技术创新是推动大庆油田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推进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提升行动中,大庆油田将技术攻坚作为重中之重,集中优势资源,全力突破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
针对老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瓶颈难题,大庆油田聚焦提高采收率技术,由大庆油田科技信息部牵头在长垣水驱创新形成大数据压、补、堵、换系列措施智能优选技术等多项技术,在三类油层探索绿色、高效、低成本的三元复合驱技术,自主研制“DS800抗盐聚合物”,研发“微生物+减氧空气驱技术”等,用一系列举措确保长垣老区油田“稳得住”、外围油田效益开发“上得去”、天然气产量连年稳定增长。
在茫茫戈壁荒原,大庆油田工程技术部、新疆分公司及相关单位瞄准地质和工程难点,逐层攻克难关,应用控压钻井、凝胶段塞、重浆帽等井控技术,全力推动勘探技术向超深、超难、超高压领域进军。目前,大庆塔东探区奥探1C井已顺利完钻完井,创造国内套管开窗最深纪录和直推存储式放射性测井技术最深井深、最高井温、最高压力纪录。
此外,大庆油田还在新能源领域积极布局,重点区域风光发电项目加速推进,地热、CCUS等清洁低碳技术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截至今年6月底,大庆油田“绿电”产量跃向新高峰——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17.7亿千瓦时。尤其是3月份发电量为1.08亿千瓦时,实现月度发电量首次“破亿”。
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提升行动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大庆油田将持续深化对标工作,不断拓展对标领域,细化对标指标,向行业顶尖水平发起更猛烈冲击,以优异成绩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信息来源:大庆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