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哈尔滨市公安局以“警务前移”为支点,将基层治理触角延伸至社会末梢,紧扣“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核心要义,通过深化摸排管控、跟踪化解、宣传引导,全力构建前沿预防、多元共治、法治浸润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格局,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
源头治理:织密矛盾排查“预警网格”
“走百家门、知百家情,才能解百家难。”尚志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吕海滨的工作感言,正是冰城公安源头治理的生动注脚。市公安局将矛盾纠纷排查作为基层治理“先手棋”,创新推行“警网融合”深度联动机制,让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冰城红警”等群防力量拧成“一股绳”,编织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排查网络。
每次“敲门行动”中,民警们都带着“民情日记本”深入企业商户、居民家中,用拉家常的方式打开群众心扉,让婚恋情感、邻里纠纷、债务争议等潜在风险点无所遁形。依兰县公安局更是将“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干”刻进工作字典,制定涵盖矛盾排查、情报收集等5项“专职化”任务清单,让民警在走访中建立重点人员档案,将矛盾萌芽化解在“破土”之前,真正实现“发现在早、解决在小”的治理目标。
多元化解:打造纠纷调处“前沿阵地”
全市公安派出所立足“治未病、防未患”的源头治理工作理念,发挥“两队互为协同,一室支撑两队”的警务运行机制优势,由综合指挥室统筹协调、支撑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进行联勤联动,及时妥善处置因矛盾纠纷引起的各类警情。
针对复杂、疑难以及跨区域矛盾纠纷,市公安局打破“单打独斗”模式,构建起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治安调解“三调联动”体系,加上心理辅导的柔性介入,形成了多元共治的矛盾化解生态圈。宾县公安局大力整合“冰城红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同时,将矛盾纠纷调处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民警辅警及群防群治力量学习法律法规、矛盾化解、隐患排查等业务知识。今年3月,一场持续数月的邻里宅基地纠纷,正是在民警与“冰城红警”的联合调解下,从剑拔弩张化作握手言和,彰显了“前沿阵地”的治理效能。
法治浸润:构筑全民反诈“思想防线”
“现在遇到事儿,第一个念头就是找民警问问法律咋说的!”家住南岗区的李大姐逢人便夸,“前阵子楼上漏水闹纠纷,要在以前早吵起来了,现在知道用法律维权,民警还给咱讲《民法典》里的相邻权,事儿没闹大就解决了!”这样的感慨,正成为冰城百姓的共同心声,也折射出哈尔滨市公安局法治浸润工作的显著成效。
以婚恋、家庭、邻里、债务等热点矛盾纠纷为切入点,市公安局广泛宣传与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自觉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14+N”微信群、入户走访、集中宣讲等方式,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维权,避免矛盾激化,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提升群众依法维权意识,从源头上消除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
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冰城公安用“前移一步”的主动作为,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冰城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从排查预警的“神经末梢”,到多元化解的“前沿堡垒”,再到法治宣传的“心灵润土”,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温度。下步,市公安局将继续以警务创新为笔,以为民初心为墨,在社会治理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矛盾化于未发、问题止于未诉的生动篇章。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