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市住宅小区电动车的停放与充电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以及违规停放等安全风险,七台河市住建、自然资源、消防等部门根据我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现状,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既有小区增设停放充电设施的工作。自2024年起,全市已有44个小区完成了增设工作并投入使用,共安装了766个充电端口。
全面排查,摸清需求底数。为切实解决既有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打好推进既有小区增设设施工作基础,开展全市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摸底调查工作。对全市住宅小区数量及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原配建自行车停放设施(棚、库、场等)数量及充电设施缺口数量进行详细统计,基本摸清电动自行车停放及充电设施需求。为后续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建章立制,明确新建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印发《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配建标准(试行)》。明确新建住宅小区应于地上建设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及配套设施,严禁建于地下和住宅楼内。并为规定了新建居住小区的电动自行车的相关配建标准,停车位面积按不小于2平方米/位,停车位数按不小于0.2位/户配备。在文件中表明电动自行车停车位和充电设施应需要与新建居住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保证新建住宅小区在建成时,电动自行车和充电设施能够使用。在文件中明确标明了停车区域应分开布置,棚内充电装置(充电插座)不得低于电动自行车数量的50%。
扎实推进,建设充电设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既有小区增设充电端口的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专门召开会议,深入探讨并解决增设过程中的难题和瓶颈。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需求,引入了第三方企业,在小区内建设充电车棚和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城市管理局积极提供协助,与充电设施的安装运营单位紧密合作,推进安装建设工作。对于公共空间不足,无法满足增设和改造停放充电设施的既有小区,要求相关街道(乡镇)和社区(村)负责,统筹规划并利用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配建和改造。
强化管理,履行监管责任。市住建局下发《七台河市物业管理区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旨在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与充电管理,确保落实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等安全风险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小区公告、社区宣传栏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指导街道社区向居民普及增设充电设施的必要性及其使用方法,从而提升居民的了解程度和对项目的支持。同时,督促并指导各物业服务企业广泛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警示教育,利用张贴标语、挂图、上门提醒、微信、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提醒居民自觉规范电动车的安全停放和充电行为,帮助群众深刻认识到电动车火灾的风险,努力提升居民的安全意识。(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