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新工业 打造新载体 壮大新动能——哈尔滨市道里区举行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聚力新工业 打造新载体 壮大新动能——哈尔滨市道里区举行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1 17: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哈尔滨市道里区坚持以引进产业项目为引领,以打造产业项目新载体为抓手,以聚力发展新工业为重点,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向科技创新发展要动能转换动力,向深化改革要动能转换活力,向扩大开放要动能转换潜力,健全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8月21日,道里区举行了以“聚力新工业 打造新载体 壮大新动能”为主题的道里区2019年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订新载体、新工业、新动能三大类产业项目30个,投资总额162.56亿元,补足工业短板、助推产业升级、壮大新动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聚力新工业 打造新优势

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持续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突出抓好第二产业,加快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发出了向工业再聚焦再发力的号召。作为中心城区,道里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创新动能不断释放的比较优势,聚力新工业,打造新优势。

一是聚焦新型工业前后端产业项目精准发力。围绕工业设计、工业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等工业产业链条的前端、后端精准发力,制定差异化的工业招商图谱,引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型工业项目,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工业产业生态圈。此次签约工业项目11个,占总数的36.6%,投资额60.2亿元,占签约投资总额的37%,全部是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代表的高端工业项目。其中,工业设计产业园项目由市、区政府与运营企业联手,打造2万平方米的工业设计中心,引入深圳工业设计协会、黑龙江工业设计协会、柏星龙包装创意等工业设计龙头企业和商协会,为工业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商之间搭建线上线下合作对接平台。建成以后,将形成集创客研发、产品展示、培训、孵化加速、知识产权保护、品牌推广和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生态,立足哈尔滨、辐射黑龙江省,为省市工业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支撑。

二是聚焦新型工业高端产业项目精准发力。抢抓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势,紧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引领新型工业发展的产业高精尖项目,积极主动对接洽谈,在引进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企业乐聚机器人、国家大数据中心等高端产业项目的前提下,引进哈尔滨新干线轨道有限公司,拟投资6000万元,建设具有完全知识产权、高性能高速动车组制动闸片生产基地。引进成都明君特种车项目,拟投资12亿元,围绕压缩式垃圾车、高压清洗车、环卫清扫车、抑尘车、垃圾处理厂装备,公安警务车等特种车辆,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生产销售基地,年产量可达1-2万辆,全面提高道里区智能制造产业规模。连接线出口加工项目、计盟航空立体指挥链接系统项目和绿色中央厨房项目代表了各自产业领域的发展前沿。这些项目将成为提升道里区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工业产业发展层次,补齐短板,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源头活水。

三是聚焦新型工业平台产业项目精准发力。与广东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赛迪研究院强大的平台资源,着力打造推动工业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电子信息平台,将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引进拟投资6000万元的黑龙江沧龙发电设备有限公司,与道里区携手共建智能装备产业园区,与哈工大共建工大科技园,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产业化平台、中试平台和落地空间,成为推动工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发动机。

打造新载体 拓展新空间

抢抓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港获批国家重点建设的“十大国际航空枢纽港”扩建的有契机,积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围绕临空经济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服务、航空制造三大核心产业,跨境电商、临空制造、航空食品、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五大特色产业,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和产业导入同步跟进工作思路,将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统筹考量、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积极构建以航空物流产业为驱动、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配套的临空产业体系,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项目落地、充满创新发展活力的新载体,成为面向全国、对俄合作、辐射东北亚、连接北美地区的现代产业集聚发展的承载区和制高点。本次签约,新载体项目一共8个,投资总额达135.36亿元。

一是坚持产业导入先行。以临空经济区起步区产业导入为牵动,高起点谋划起步区的产业化布局,引进即将签约的北京名成天华投资有限公司,拟投资7.5亿元建设哈尔滨物联空港物流园,打造保税物流中心区、空港货运区、综合商务生活配套区、临港物流区。引进即将签约的航天信合,打造集货源、物流、信息流、数据流、资金流于一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助力中俄贸易、跨境电商的延伸拓展。

二是协同推进配套服务。在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中,道里区与机场集团、中保区加强合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做好临空经济区这篇大文章。同时,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建设经验,市场化运作,引进第三方,同步推进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打造、人才引进等配套服务工作,为临空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支撑。目前,已成功吸引了华夏基石、中铁建集团投资参与临空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携手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重大工程。

三是持续发力精准招商。摒弃原有“碎片化”招商方法,甩掉“单体效益低、关联程度低、集聚效应低”“大而散”的产业项目,实施高度组团化招商新模式,瞄准国内外行业“领头雁企业”,形成共生共赢,命运共同体的产业生态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配套融合发展。道里区紧抓“粮头食尾”,紧盯“绿色大粮仓”向“绿色大厨房”蜕变,着笔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文章。主动出击找到国家供销社新合作商贸连锁集团,力促投资“绿色大厨房”项目落户在临空经济区,计划建设集大宗交易、冷链仓储物流、中央厨房、植物工厂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跨境商贸流通综合体,成功吸引导入了一大批对俄进口食品、进口粮食企业。

四是集约利用“精打细算”。在土地使用和引进项目选择上,严格按照产业功能定位,严把质量关,力求土地集约利用最大化,力求“装项目”和“建配套”科学同步推进,成熟一处、开发建设一处,绝不做急功近利的“冒进式”开发建设。拟投资4亿元建设占地6.7万平方米的四川航空公司,计划建设集办公、指挥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等于一体的运营总部,届时将深具“中国元素、四川味道”的航空服务基地根植于哈尔滨。同时,拟投资3000万美元的益商红木集团现代物流跨国公司“扎堆”入驻,“集聚”发展,促进了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壮大新动能 发展新经济

如何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更好地做好三篇大文章,不仅需要产业结构的提升转变,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道里区通过对发达地区的学习考察,特别是区党政主要领导到深圳挂职,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工作中明确了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注重长远,动员全区上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紧紧围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

一是打造新经济产业园汇集新动能。学习借鉴深圳经验,聚焦各种优势要素,谋划了32个特色新经济产业园,利用特色新经济产业园区支撑起新经济、新动能。一年来,道里区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科技、节能环保等新经济产业,通过实施委托招商、专题招商,集中引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经济产业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园区15个,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此次签约新动能项目11个,总投资达9亿元,进一步促进了新经济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引进新模式发展壮大新动能。聚焦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引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开发企业,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搭建新平台、注入新动力。此次签约的产业项目涵盖了农牧、司法、企业征信、旅游等多个领域。其中,京东农牧将全新运用“猪脸识别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式获取准确、客观、及时的养殖数据,助力黑龙江省数字化、智能化养殖业的全面发展。黑龙江企数标普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税融通项目开发“随手票、税融通”核心竞争产品,以税务数据为核心,为中小微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征信平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是突出科技引领提升新动能。聚焦智能科技、文创产业,瞄准科研前沿、产业前端,着力推进智能科技、文化创意等新经济产业园的招商与建设。引进包括工大科创、国际空天数据、5G智慧街区、文化创意等产业园项目。其中,由市、区和运营企业共建的5G智慧街区园,将携手国内5G应用软件研发及服务的龙头企业,开创黑龙江全新的人工智能街区管理新时代。

重塑新环境 孕育新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道里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第一工作标准,整合政府服务资源,规范资源配置方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高便企利民的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出台《哈尔滨市道里区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扶持办法(试行)》,为企业提供从企业落户到人才引进、从重点产业到总部经济的配套扶持措施。加大政策兑现力度,帮助企业与政策精准对接,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经营成本,激发市场配置资源的活力与动力,优化产业政策环境。仅去年一年,道里区就通过政府直投、跟投等方式,为黑龙江省燃气管道、工大正元等10余家企业提供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今年,道里区又拿出5000万元,设立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为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促进企业茁壮成长。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成立企业投资和服务局、营商环境监督局、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加快企业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了主要领导包保服务、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对接制度,设立营商环境建议奖,聘请营商环境监督员,构建涵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服务机制,有效避免“弹簧门”问题,化解了企业找政府“求助无门”和政府找企业“茫无头绪”的问题,切实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三是强化配套保障。坚持人才兴区理念,完善人才引进扶持政策,提高人才落户、住房、就医、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需求的保障能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目前,道里区已在君康大厦为一大批企业的高管和高端人才提供高端公寓满足其居住需求,并利用产业引导资金为他们提供奖励政策和相应补贴。同时,道里区还决定在临空经济区内成立人才劳务派遣公司,为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提供最大的支持。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通过沟通交流,碰撞出合作火花,激发出企业间合作的巨大能量。目前,新经济园区内的国信优易和俄速通两家企业通过在沙龙上的交流,联手成立了中国大数据公司。航天丝路供应链有限公司与国信优易探索建设了跨境数字贸易大数据中心。航天丝路与信和共同成立航天信和(哈尔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君康保险置业与国信优易大数据公司联手利用大数据场景应用手段和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合作打造“智慧楼宇”,成为“政府搭台、企业联动”的生动实践。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人人性化服务、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工作力度,全力打造适宜企业成长生态环境,道里区已经成为北向资金投资热土和创新创业高地。2018年,新经济占道里区GDP的贡献率达到15%,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今年道里区的目标是达到20%,全力推动道里区振兴发展。(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