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走好新时代工业强省长征路

黑龙江: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走好新时代工业强省长征路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0 1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0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在哈尔滨举行。会上,黑龙江省工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显丰围绕“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 走好新时代工业强省长征路”介绍黑龙江省工业领域相关情况,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70年来,伴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龙江作为新中国工业长子肩负使命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从支撑共和国工业发展到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振兴之路。进入新时代特别是省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重塑环境、重振雄风的使命担当,着力做好“三篇大文章”,把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第一次作出建设工业强省战略部署,第一次出台《工业强省规划》,第一次召开全省工业强省暨产业发展大会,聚焦“百千万”工程,吹响了新时代向工业强省进军的集结号。如果给龙江工业70年画个像,可以用“六个奋进”来概括。

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新中国工业摇篮向新时代完善工业体系奋进的70年。黑龙江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工业布局的地区之一,新中国工业最强的脉搏曾经在这里跳动。“一五”时期攸关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代表工业化水平的重工业、捍卫国家利益的军事工业在这里集中建设,5年共新建和改建315户工业企业,平均每1个月就有5座新厂矿投入生产。“南厂北迁”25户大企业和苏联援建22项重点工程的落户,让这里诞生了被誉为“共和国国宝”的第一重型机械厂、“共和国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列入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厂”的“两大机床”及“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众多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还有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使我省逐步构筑起以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为代表、以重化工业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基本框架。这些“老字号”、“原字号”奠定了我省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的坚实基础。经过70年的发展完善,龙江工业由最初的采掘、原料、制造“三足鼎立”,到装备、能源、石化、食品“四柱擎天”,再到医药、冶金、建材、林木加工、纺织等行业同步兴起,走出了一条由单一向全面、传统向新兴的发展之路,目前已形成涵盖40个大类、162个中类、364个小类,产品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构建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重要力量。

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支援国家建设向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奋进的70年。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珍藏着中国工业的红色记忆和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累计为国家贡献占全国总产量1/2以上的原油、铁路货车,1/3以上的木材、大重型机械和电站成套设备,1/10的煤炭。特别是大庆油田的开发,让新中国一举甩掉“贫油”帽子,挺起共和国石油工业的脊梁;连续27年稳产5000万吨以上,创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奇迹;累计生产原油近24亿吨,60吨油罐车装满可绕赤道14圈。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引领全国工业奋进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铁人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庆“新铁人”王启民“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第三代铁人李新民把油田打到国外,“宁肯历尽千难万险,也要为祖国献石油”,时代精神激励了几代人。“三五”、“四五”时期,我省还将一批大型骨干企业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地迁往关内“大三线”地区,同步迁走各种精密设备3800多台(套)及上万名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直接帮助关内各地发展工业。70年来,龙江工业牢记使命,巩固工业基础实力,提升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在电力装备、航空航天、船舶动力等领域,铸就的一批批事关国脉国运、关系民族盛衰的“大国重器”,有力维护了国家产业安全。总书记这样评价:革命战争年代黑龙江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作为重要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为国家建设作出的贡献,都已经载入党和国家史册。

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奋进的70年。“一五”时期,我省机械工业的投资居全国第一位,22项重点项目中有8个厂的10个项目属于机械工业,这是我省工业传统制造的基础。经过70年发展,我省工业已由单纯机械化迈上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的发展阶段。进入新时代,我省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抓“5G+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围绕打造十个智能工厂、建设百个数字化车间和千条自动化生产线、推进万户企业上云,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目前,全省制造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在30%以上,已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5户,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企业、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27户,省级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47个,龙江工业正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加快升级迈进。

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国有企业“一枝独秀”向国有民营“双轮驱动”奋进的70年。黑龙江是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计划经济较晚的省份,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比重大,民营经济发展相对较慢,1978年全省城镇个体工商业者仅有5000人左右,当时的民营经济和城乡个体工业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实施民营企业梯度成长培育计划、小微企业成长工程,推动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目前民营经济已占全省经济总量“半壁江山”,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占全省比重分别突破70%和50%,市场主体突破226万户,全省国有、民营并驾齐驱格局基本形成。

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技术依赖向自主创新奋进的70年。“一五”时期,龙江工业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主要依赖前苏联。70年来,龙江工业以大型央企国企为依托,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已由最初的技术依赖逐步向自主创新跨越转型。主要标志有三个方面。一是创新科研实力比较雄厚。拥有高校81所,独立科研院所226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37个,“两院”院士38人。科技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6位,科技产出指标居全国第12位,年均专利申请数突破3.2万件。二是创造了共和国“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架直升机、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枚自主设计的IC卡芯片、第一台弧焊机器人、第一个具有多种感知功能的机器人灵巧手、国际首个星箭一体化飞行器等。三是“大国重器”蕴含龙江智慧。神舟航天器、嫦娥探月工程、C919大飞机、国产首艘航母等都有龙江工业的贡献,核电装备和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高速重载铁路货车等一批创新产品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这70年,是龙江工业从服务国内一个市场为主向服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奋进的70年。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和沿边开放省份,伴随上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龙江工业主动走出国门,以开放的眼光迎接市场化发展,由主要服务国内一个市场向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迈进。在企业方面,有哈电、一重、哈飞、齐轨交通、哈量、光宇等数百户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动龙江自主品牌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在产品方面,已由单纯产品“走出去”向产品、技术、服务相结合“走出去”转变。在市场拓展方面,龙江制造正沿着“一带一路”的脚步走向全球,触角延伸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