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2日电题:“亚洲第一巨炮”残垣警示珍惜和平
新华社记者邹大鹏、李建平、强勇
在中俄边境密林深处的二战时期亚洲最大巨炮遗址,断壁残垣,野草丛生,一颗锈迹斑斑的巨型炮弹静静躺在积水的深坑里。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记者来到黑龙江省虎林市,登上虎头要塞猛虎山阵地遗址。一个直径超过30米的巨大炮座坑内,工人正排水作业,周围厚达四五米的混凝土墙壁上标着“危险”字样,宛如手指般粗细的钢筋裸露在外。
二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苏边境虎头要塞安置了一门超级巨炮,计划用它来赢得对苏作战胜利。这门被当时日本报纸称为“帝国陆军最后的决战兵器”的巨炮,口径达41厘米,炮身长13.37米,总重量300多吨,最大射程近20公里,被称为“亚洲第一巨炮”。
巨炮遗址修复工程负责人李源说,这次修缮的目的是为巨炮遗址延长“寿命”。经过70多年风吹日晒,巨炮遗址风化比较严重,出现层层脱落,再过几十年就可能成为一堆废墟。
记者登上猛虎山顶,伊曼铁桥、西伯利亚铁路、萨里斯基军事区……这些当年苏联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一览无余。这正是巨炮架设在此的原因。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综合部主任张善林说,虎头要塞修建完工后,日军加紧对苏作战准备,为了在开战初期及时切断苏联交通运输线西伯利亚大铁路,日军于1941年将这门巨炮从东京湾运抵虎头要塞。
据专家考证,二战中这门巨炮还未发挥太大作用,就遭到苏军火炮近距离直射攻击,随后巨炮阵地内部发生巨大爆炸,遭到摧毁。此后巨炮被运回苏联境内,下落不明,遗址留存至今。
和巨炮遗址共同修缮加固的还有与其紧邻的猛虎山阵地地下堡垒,这里发现了机枪、弹药等装备,还有不少日遗物品。虎林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喻胜林说,这给进一步研究虎头要塞和日军侵华历史提供了实物证据。
史料记载,虎林要塞战时最多可容纳数万兵力和大量物资。当年,它被侵华日军吹嘘为不怕围困的所谓“北满永久要塞”。
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员王宗仁说,侵华日军曾在中国东北修筑了总长度约1700公里的军事要塞群,东宁要塞和虎头要塞都是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抗联将士都曾在附近开展抗日斗争。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红军在中国抗联战士配合下,向虎头要塞发起猛攻。事实上,被日军自诩为“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要塞群,和欧洲战场中的马其诺防线一样,并未发挥多大作用,就被迂回攻破了。
70余载风云变幻,二战硝烟已散。恰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当地对这些二战遗址进行修缮,期望赋予它“警醒世人、昭示和平”的新使命。
“无论当年侵华日军装备了多么强大的武器,修筑了多么坚固的要塞,但由于他们发动的是非正义侵略战争,所以注定失败。”喻胜林说,70余年前的战争武器和遗址,如今正在警醒世人,和平分外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