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8-23 14:27:59
分享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毛里塔尼亚卫生部长来哈回访援毛医疗队员合影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毛树林援毛证书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市医院麻醉科老主任周才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麻醉科主任肖占元在非洲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医疗队员合影 右一为肖占元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妇产科医生付晓萌爱心满满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李伟军一级荣誉勋章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李伟军在为非洲患者手术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付晓萌为非洲患者义诊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赵霞与当地护士卡马拉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疗队50年:万里援非唱响生命之歌
第33批援非队员普外医生孙嘉阳与第32批援非队员眼科医生李伟军

8月和9月,是中国北方收获的季节,冰城哈尔滨清爽宜人,而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和基法,西濒大西洋,则是最热的季节。第33批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生孙嘉阳和赵霞奔赴非洲,正冒着50℃的高温,在万里之遥谱写医疗援外的新乐章。

1968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医生毛树林作为中国第一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员写下我省援非医疗的序曲。目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疗队主要面向毛里塔尼亚,利比里亚。50年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多位援非医疗队员们用顽强的意志、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克服了医疗设备简陋、生活物资匮乏等困难,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出色的医疗服务。50年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派出十余批次医疗队员,为上万名非洲兄弟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14000公里之外,听听新老队员的援非记忆,见证这段跨越时空的中非友谊。翻开浩瀚的援外医史长卷,让我们追寻着援非队员熠熠生辉的闪光足迹,倾听他们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

当年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医生毛树林——1968年黑龙江省第一批赴毛塔援非医疗队员;1984年赴圣多美援非医疗队员;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援外医疗队模范队长”。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从“冰天雪地”到“火焰山”——中国第一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片段:“当时的非洲大陆上,毛里塔尼亚刚刚独立,生活和医疗条件都相当艰苦。由黑龙江省几家医院选调出来的24名同志,组成了中国第一批援毛医疗队。首批医疗队回国后的20多年里,毛里塔尼亚驻华大使、卫生部长曾两次来哈尔滨访问,都亲切地会见了这支医疗队的队员。中国医疗队点就设在基法,这里的温度高达60C。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人们,在10几天内经受了“冰火”两极,正负七八十度温差的考验。”

87岁的周才(原市一院麻醉科主任),1982—1984年与毛树林、王忠仁、张庆美、毓秀华、于庭谦等医生共赴非洲圣多美。周老回忆当地原来是流放犯人的岛国,当地人长期营养不良,妇女难产、小儿腹壁疝气、老年男人前列腺增生极多。队员们两年做了200多台手术,为那里的百姓带来生的希望。

麻醉科主任肖占元——1996年21批、2004年25批两次援毛的医疗队员。他说:对于毛塔来说缺水、断电是家常便饭,医生有时也充当起电工、力工。一次,发电机故障,我修理发电机电瓶时,后颈部被发电机的机身排气管造成二度烫伤,在俯卧位下三周未洗澡养伤,因当地供水的水井被雨水灌水污染,队员们三周只能靠购买瓶装矿泉水生活。我还要经常带污染水样48小时往返1000多英里去往首都努瓦克肖特国家疾控中心分析污染水样。天热加上不洗澡,背部出现大面积痤疮,非常痛苦。我还感染过疟疾,但我无怨无悔。

妇一科医生付晓萌——2016年第32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员。她说,在随时可能出现战乱,疾病高发,满目疮痍的利比里亚,医疗队员深受当地居民和医生同行的尊敬和爱戴。每年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援助给利比里亚的药品和器械都非常的丰厚,但很多器械由于各种原因都处于闲置状态,我和妇科主任沟通提出我可以使用阴道镜,于是我们的阴道镜诊室红红火火的开张了,不光是发现了很多阳性病历,还手把手的教会了当地医生怎么操作阴道镜,并为科室的医生分别做了两次阴道镜和宫腔镜讲座。我想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也是“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最好诠释吧!

眼科李伟军——2016年第32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员。他说,因为常年高温、阳光暴晒,平均日照时间长,眼病成了高发病,紫外线导致的白内障病人非常多,当地缺医少药,所以每天患者很多,忙碌的工作让我感觉到很充实。当地患者非常相信中国医生,也非常配合,周围布鲁斯(当地阿拉伯土语表示小村子)居民都慕名而来。治疗结束很多患者会说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医生!两年间我做了大约200例手术,当患者打开纱布见到光明的一刻,我感到非常幸福。

普外二科孙嘉阳,妇二科赵霞——2018年7月第33批中国援非医疗队员正在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和基法,为当地百姓奉献着......

50年岁月如歌,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疗队员在异国他乡的无私奉献,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推动了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和民众健康水平提升,体现了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落实诚信尽责的庄严承诺。

他们在非洲种下爱的花朵,芬芳永存;播撒着勇敢的种子,激励着一批批医疗队员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走过五十载,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疗队在非洲大地的故事,仍在继续……

8月和9月,是中国北方收获的季节,冰城哈尔滨清爽宜人,而在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和基法,西濒大西洋,则是最热的季节。第33批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非医生孙嘉阳和赵霞奔赴非洲,正冒着50℃的高温,在万里之遥谱写医疗援外的新乐章。

1968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医生毛树林作为中国第一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员写下我省援非医疗的序曲。目前,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疗队主要面向毛里塔尼亚,利比里亚。50年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的多位援非医疗队员们用顽强的意志、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精湛的技术,克服了医疗设备简陋、生活物资匮乏等困难,为非洲人民提供了出色的医疗服务。50年间,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派出十余批次医疗队员,为上万名非洲兄弟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14000公里之外,听听新老队员的援非记忆,见证这段跨越时空的中非友谊。翻开浩瀚的援外医史长卷,让我们追寻着援非队员熠熠生辉的闪光足迹,倾听他们惊心动魄的救援故事:

当年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医生毛树林——1968年黑龙江省第一批赴毛塔援非医疗队员;1984年赴圣多美援非医疗队员;1993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援外医疗队模范队长”。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从“冰天雪地”到“火焰山”——中国第一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片段:“当时的非洲大陆上,毛里塔尼亚刚刚独立,生活和医疗条件都相当艰苦。由黑龙江省几家医院选调出来的24名同志,组成了中国第一批援毛医疗队。首批医疗队回国后的20多年里,毛里塔尼亚驻华大使、卫生部长曾两次来哈尔滨访问,都亲切地会见了这支医疗队的队员。中国医疗队点就设在基法,这里的温度高达60C。我们这些从小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人们,在10几天内经受了“冰火”两极,正负七八十度温差的考验。”

87岁的周才(原市一院麻醉科主任),1982—1984年与毛树林、王忠仁、张庆美、毓秀华、于庭谦等医生共赴非洲圣多美。周老回忆当地原来是流放犯人的岛国,当地人长期营养不良,妇女难产、小儿腹壁疝气、老年男人前列腺增生极多。队员们两年做了200多台手术,为那里的百姓带来生的希望。

麻醉科主任肖占元——1996年21批、2004年25批两次援毛的医疗队员。他说:对于毛塔来说缺水、断电是家常便饭,医生有时也充当起电工、力工。一次,发电机故障,我修理发电机电瓶时,后颈部被发电机的机身排气管造成二度烫伤,在俯卧位下三周未洗澡养伤,因当地供水的水井被雨水灌水污染,队员们三周只能靠购买瓶装矿泉水生活。我还要经常带污染水样48小时往返1000多英里去往首都努瓦克肖特国家疾控中心分析污染水样。天热加上不洗澡,背部出现大面积痤疮,非常痛苦。我还感染过疟疾,但我无怨无悔。

妇一科医生付晓萌——2016年第32批援利比里亚医疗队员。她说,在随时可能出现战乱,疾病高发,满目疮痍的利比里亚,医疗队员深受当地居民和医生同行的尊敬和爱戴。每年联合国和世界各国援助给利比里亚的药品和器械都非常的丰厚,但很多器械由于各种原因都处于闲置状态,我和妇科主任沟通提出我可以使用阴道镜,于是我们的阴道镜诊室红红火火的开张了,不光是发现了很多阳性病历,还手把手的教会了当地医生怎么操作阴道镜,并为科室的医生分别做了两次阴道镜和宫腔镜讲座。我想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精神也是“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最好诠释吧!

眼科李伟军——2016年第32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员。他说,因为常年高温、阳光暴晒,平均日照时间长,眼病成了高发病,紫外线导致的白内障病人非常多,当地缺医少药,所以每天患者很多,忙碌的工作让我感觉到很充实。当地患者非常相信中国医生,也非常配合,周围布鲁斯(当地阿拉伯土语表示小村子)居民都慕名而来。治疗结束很多患者会说感谢中国政府,感谢中国医生!两年间我做了大约200例手术,当患者打开纱布见到光明的一刻,我感到非常幸福。

普外二科孙嘉阳,妇二科赵霞——2018年7月第33批中国援非医疗队员正在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和基法,为当地百姓奉献着......

50年岁月如歌,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疗队员在异国他乡的无私奉献,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推动了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和民众健康水平提升,体现了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落实诚信尽责的庄严承诺。

他们在非洲种下爱的花朵,芬芳永存;播撒着勇敢的种子,激励着一批批医疗队员不畏艰险、砥砺前行。

走过五十载,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援外医疗队在非洲大地的故事,仍在继续……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