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回来了,村里兴旺了”——黑龙江绥化用“能人型”村支书激发农村活力

来源:新华社
2017-11-01 10:54:59
分享

新华社记者孙英威、管建涛

“一打,二骂,三辈儿大”是昔日一些村干部的“治村法宝”。如今,随着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入推进,部分农村“带头人”正由“威望型”向“能人型”转变。记者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及下辖市县采访发现,当地农村近年间涌现出一批懂市场、会经营、敢闯敢干的“能人型”村支书,使当地农村面貌和村级活力大大提升。

惠民生:村子“火起来”“美起来”

今年夏天,肇东市昌五镇昌盛村格外热闹。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村里大舞台都有二人转表演,前后屯的农民也往这里聚,“挤都挤不开”。

“最初一晚上只有几百人,后来增加到三四千人。”在演出现场经营矿泉水的农民谢会志说,“一次演3个多小时,我就能挣200多元,卖瓜子、烤串的农民挣得也不少。”

当地群众说,昌盛村的变化得益于新支书赵洪礼。赵洪礼原是昌五镇一家酒厂负责人,2014年11月被选为村支书。他把酒厂交给妻子经营,开始用办企业的理念“经营”村子,不仅建起文化大舞台,还开办老年公寓,以往沉闷的村子开始热闹起来。

近年来,绥化市实施“能人兴村”战略,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从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通过聘任荣誉村主任、发展顾问等形式,全市317名“能人”进入村级班子或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村子经济好转了,民生工程也开始改善。海伦市海北镇西安村拓道路、修广场、建公园,打造生态养生之地。村里游人多了,很多村民开起“农家乐”。去年办起家庭旅馆的农民王英霞说:“经营半年就收入五六千元,今年一万元都挡不住。”

抓产业:“能人支书”激活农村经济

绥化市北林区兴安满族镇永兴村是村社一体复合经营的代表。村支书贾洪涛回村前在南方做了12年物流,回村三年间建起4个农民合作社,又成立了农产品经销公司。

“东北市场7元一斤的小米,我在厦门卖到35元一斤。”贾洪涛说,永兴村还把周边的青冈玉米油、绥化豆浆粉、伊春山产品等特色产品带进厦门109个社区店。

如今,绥化市的1336个村中,“能人型”村书记已占六成,有效促进了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去年,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领办创办的各类经济合作组织达800多个,辐射带动农户6.5万户。

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水田资源丰富,2016年通过贷款建起了尚善河精洁米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水稻资源延伸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村六成农民家里有车、有楼房,去年还获得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

正在村里遛弯的老党员刘国清将村子发展归结于好的带头人,“几任支书都是能人”。现任村支书张新华告诉记者,村里种水稻历史长,有种植经验的人多,因此广泛开展了劳务输出和技术输出,“全村每年在黑龙江垦区经营的土地面积大约是本村土地的两倍”。

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肇东市农业局副局长尹才说,如今靠威望、靠威信的带头人不吃香了,各类能人、带领农民致富的党员干部受农民欢迎,当地农村带头人正由“威望型”向“能人型”转变。

强队伍:为“能人”成长保驾护航

请回来“能人”,更要用好“能人”。绥化市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为“能人型”村支书提供学习充电、施展才能的空间,促进了一批农村带头人的成长。

绥化市将加强村级干部培训放在首要位置。2008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培训村级干部4.2万人次。今年,又利用域内外实训基地组织350余名村书记赴江苏宿迁、山东潍坊等地专门学习“支部+电商”等内容。

肇东市里木店镇永丰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9万元。村党总支书记、“能人”张旭旺将发展归功于不断的输入式学习,“村里组建合作社、劳务公司、水泥构件厂,几乎每一件大事都是在外地学来的,每出去培训一次就能收获新东西。”

强化“顶层设计”是充分发挥“能人”作用的重要保障。绥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锡文说,全市在农村带头人的选育用管上下了一番工夫,先后印发了实施“能人强乡兴村”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建立起相应激励保障机制。

畅通“进退”渠道进一步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干事热情。绥化市实行最高任期、末位淘汰、未履行承诺辞职、到龄离任四项退出机制,去年以来86名村党组织书记因工作不力、违法违纪和身体健康等原因被调整下来。同时,因工作出色,近年间有31人被纳入事业编制管理,88人上挂乡镇党政副职。(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