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 培育发展新动能

作者:陈显春 来源:东北网
2017-08-30 08:27:46
分享

东北网8月30日讯(记者 陈显春 王忠岩许诺)“网络媒体看鹤城”采访团在齐齐哈尔采访时了解到,该市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从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基础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入手,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齐齐哈尔市在种植结构调整上,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向三个方向上调。首先向优质高效作物上调。坚持“稳粮、优经、扩饲”,实现粮经饲协调发展。今年调减籽粒玉米300万亩,新增大豆100万亩、水稻50万亩、杂粮杂豆70万亩、饲料作物5万亩、马铃薯5万亩,汉麻、甜菜、向日葵等其他经济作物70万亩。突出围绕市场需求调结构,克山县和上海市马铃薯主食化产业项目签约,成为上海马铃薯主食化工程唯一合作伙伴,齐齐哈尔将借此机会把我市更多优质农产品打进上海市场。

其次向现代规模养殖上调。一方面,以“两牛一猪”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牵动,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依托飞鹤、光明等乳业龙头,抓好万头奶牛场建设,飞鹤乳业已在全市8个县区建立养殖基地或加工厂,今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养殖奶牛承载能力达到22万头;依托龙江元盛食品有限公司、讷河恒阳集团,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元盛在克东、富裕、甘南县布局发展和牛养殖,恒阳在梅里斯区、富裕县布局发展奶公犊育肥养殖,今年全市出栏高档肉牛达将到4.5万头;依托丰源集团、甘南嘉一香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生猪养殖,丰源集团在龙江县、昂昂溪区等县区布局养殖基地,今年全市出栏生猪将达到450万头。另一方面,根据需求侧需要,丰富养殖品种,加快发展特色养殖。抢抓机遇发展奶山羊,总投资40亿元的飞鹤奶山羊养殖及乳品加工项目进展迅速。积极探索做大驴产业,昂昂溪康和牧业驴养殖场项目加快推进,今年基础种驴将达到3000头。鸡、鸭、鹅等禽类养殖量较大,一季度存栏量超过2100万只。依安县借助“依安大鹅”品牌发展鹅产业,今年将达到120万只。

再次是向绿色特色农业上调。齐齐哈尔持续实施农业“三减”,全市绿色食品基地面积稳定在1400万亩左右,绿色有机食品标识达到440个。同时,加快“北菜南销”生产基地建设,新增58万亩,总面积达到248万亩。发展甘草、防风、板蓝根等中草药20万亩,新增10万亩;发展以平菇、香菇、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9000万袋,新增6000万袋。积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实行整村推进、整体开发,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基础建设

齐齐哈尔围绕“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集群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新型业态,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建设,今年重点推进食品加工产业项目49个,年投资99.3亿元;马铃薯加工项目10个,年投资29.1亿元。新引进的一批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主要有山东阜丰300万吨玉米深加工、四川鸿展实业100万吨玉米深加工、益海嘉里50万吨大豆深加工等项目,这些项目投产后,全市玉米加工能力将近600万吨,占全市玉米总产量的71.2%;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前延后伸,产加销一体化融合发展。引进了一批食品加工项目,重点抓好中荷马铃薯产业园、雪川马铃薯全产业链、六水香水稻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广“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进行精准对接,调整种养业结构,保障加工原料供给。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培育特色农产品电商10家,带动基层乡村电商300家;计划实现销售量30万吨,销售额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和17.4%。积极推动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经营,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拓宽增收渠道。

农业基础建设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撑。做好万亩以上灌区节水改造、花园水库及下游灌区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加强农机化建设,发挥农机合作社的最大效能,今年计划新增市级规范社15个,总数达到99个;支持水稻、马铃薯、北药等结构调整合作社建设;完善农机管理信息平台,抓好全市农机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各县区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质新品种,扩大水稻智能化浸种催芽、毯式育苗,扩大玉米、大豆、马铃薯、蔬菜高产栽培模式应用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推广重点农业新技术10大类,面积达到7000万亩次以上。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绿色有机生产、特色种养业、农业“三减”、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有效开展科技培训,培训农民45万人次以上。

推进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齐齐哈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联合社和种(养)加销一体化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全市新建合作社149个,各类合作社达到5709个;新组建联合社13个,总数达到37个。国家级示范社、省级规范社分别达到50个和108个。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订单+规模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销定产,实现规模效益。动员合作社以带地入社形式吸纳农户,增加合作社经营规模,增强带动能力。继续完善“五个中心”“七个平台”功能,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领域,满足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需要。开展农机作业、农田排灌、统防统治、仓储、物流、营销等各项服务,建成“五个中心”26个、“七个平台” 42个;农资服务公司发展到3015户,新建农业服务超市1个,强化16个农技推广中心、124个乡级指导站和181个畜牧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农村土地流转平台作用,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00万亩以上,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00万亩以上,分别占集体耕地的65.6%和54.5%。

齐齐哈尔以开展农民“双创”为手段,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强化农民创业培训方面,齐齐哈尔把农民创业的主体放在农村能人、返乡农民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带头人等重点群体上,依托国家、省农民培训项目,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民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企业开展培训,培育壮大创业创新主体。全市培训创业型农民1.5万人。在拓展农民创业空间方面,齐齐哈尔鼓励农民进入众创空间,增加创业机会,实现创业带就业、就业促创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全市参与创业农民达到18万人,带动就业27万人。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齐齐哈尔抓好农村各项改革工作,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体制、机制保障。按照全省及全市土地确权“攻坚年”的总体要求和时间节点,齐齐哈尔倒排工期,明确责任,强化质量管控,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率达到95%以上。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明确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通过土地确权落实落靠农户土地承包权,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放活农民土地经营权,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有效分离。农村土地确权完成外业实测村1216个,已对106个行政村进行了抽样检查。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拓宽农村有效贷款抵押物范围,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变为现代农业发展资本。在坚持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各县(市)区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摸清集体家底,健全管理制度。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需求,积极引导推动地方国有粮食仓储企业向“储销”转型发展,通过参加贸易洽谈会、“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营销方式,加快修复和拓宽粮食流通渠道。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