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做大做强"三篇大文章"加速形成产业结构"新格局"

作者:杨海全 来源:人民网
2017-08-01 08:58:34
分享

绥化市:做大做强

绥化生态有机水稻种植。

人民网绥化8月1日电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经济下行压力下,农业大市绥化市做大做强“三篇大文章”,破解发展难题,加速形成产业结构“新格局”。

做深延长“原字号” 提升农产品发展层次

“再过半个月,我们倾心打造的‘水瓶米’就要上市了,这对年轻人来讲更加的方便、实惠,也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开拓了新途径。”黑龙江东禾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萍看着正在安装的水瓶大米加工设备,憧憬着公司未来的发展。

作为粮食产量占全省四分之一、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农业大市,如何让质优量足的“原字号”资源价值充分实现?绥化面向市场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效益不断显现。

绥化突破“原字号”,改变“初加工”,坚持从上游向中下游、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招引培育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了以双汇北大荒、贝因美、伊利等企业为代表的“粮头食尾”产业集群;以中粮生化、龙凤、昊天等企业为代表的“农头工尾”产业集群;以安瑞佳、金源仑、信维源等企业为代表的“油头化尾”产业集群。形成“冰花”味精、“龙王”豆奶两个国家名牌产品,“龙蛙”大米中国驰名商标。玉米加工量72亿斤,居全省第一。

目前,绥化市充分挖掘和发挥寒地黑土优质农副产品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培育和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深度开发“原字号”、坚持从上游向中下游、从低端向中高端方向延伸扩展产品链,使粮食、肉食、乳品、蔬菜等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32户、中小微企业近500户、个体业户3000多户。寒地黑土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和十大诚信品牌。

转型升级“老字号”壮大传统优势产业

“老字号”是绥化的家底。经过多年打磨,绥化叫得响、能拿出手的“老字号”产业,数量不少。当前,绥化正利用多年形成的产业基础,加快产业链纵向关联与横向融合发展,链式和模块化交叉发展。

安达安瑞佳集团由原来一家物流运输企业,发展成为集化工生产、经贸物流、新材料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最大的C4生产加工基地、芳构化生产基地和危货物流运输基地。青冈龙凤玉米由一家淀粉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升级发展,开发了玉米胚芽油、葡萄糖酸钠、液态葡萄糖等产品,深加工转化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显著增强。

培育壮大“新字号” 打造新增长领域

面对去年玉米市场的低迷行情,黑龙江庆安县提出了2017年减调20万亩玉米的目标。怎么调、调什么?

在“粮改薯”、“粮改饲”、“粮改蔬”、“粮改经”、“粮改药”的“五改”思路指引下,庆安县将中草药材种植作为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百亿产值的医药经济版块。

庆安县是绥化培育壮大“新字号”的一个缩影。绥化市着力打造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旅游文化开发、社会化养老服务产业、休闲养生保健和商贸物流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内容,发展的着力点。引进了北京保利集团投资20亿元的宝山镇医养结合项目、绥棱中国国际能源投资36亿元的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明水浙农发集团投资12亿元的“产加储运贸”全产业链项目。构建“互联网+”平台,让大众食品、小众食品通过互联网走进百姓家,目前,全市电子商务企业突破1万家,10个县市区均建立电商创业园或综合服务平台。阿里、京东、邮乐网等知名电商企业入驻建立县级馆;网库、一亩田等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在绥化市设立了村级服务站及体验店300多个。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