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贵州,凉风习习,群英荟萃。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留日同学总会的138名博士后齐聚贵州,参与“海内外百名博士后贵州行”活动,助力贵州跨越发展。
“我一下飞机就和对接单位开始了实地考察。”7月19日,前来参加“海内外百名博士后贵州行”活动的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博士后赖波,刚下飞机就与他本次人才(项目)的合作单位——贵州楚天环保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口气跑了三个污水处理厂进行实地考察。
赖波对此次活动非常满意,通过前期的对接与活动期间的实地考察,他与项目单位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唯一的遗憾就是时间太短了、行程太紧了,真想再多呆几天!”
博士后贵州行活动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思路,采取“产学研融合+人才柔性引进”的方式,探索了柔性引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相互促进的新机制,搭建起用人单位与对应领域高端人才间的沟通交流平台,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我们是在省人社厅进行第二轮项目对接阶段时了解到本次活动信息,正好公司在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项目上需要技术支持,于是我们就积极与省人社厅进行联系对接。”贵州升智交科有限公司董事长尚虹介绍,通过活动“联姻”,公司与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博士后导师于强开展对接,并达成采用合作课题项目的方式解决技术瓶颈的意向。
为了提高人才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省人社厅开展了“四轮对接”,第一轮,将项目单位的人才需求发至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委托其遴选相应研究领域及专长的博士后;第二轮,根据来黔博士后的情况,推荐到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单位,提高博士后对接服务的可能性。第三轮,博士后赴相关单位进行实地对接,进入实质性的合作环节,实现精准对接;第四轮,根据博士后与相关项目单位签约合作情况,开展跟踪服务和后续对接,确保项目落地。
从“广发英雄帖”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海内外百名博士后贵州行”成为了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推动招才引智常态化、精准化、实效化的创新举措。
“这次回到家乡,深深感受到了贵州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让我看到了个人发展的希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林颖是遵义人,提到家乡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重视,他用“非常自豪”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林颖的对接单位是贵州省发改委信息中心,正好契合了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人才需求。
为有效促进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活动紧扣贵州“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在实施的103个项目中,涉及大数据领域的35个,涉及健康医药旅游等大生态领域的54个,涉及扶贫领域的14个。
“效率高、靶向精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副院长毛巨川对活动取得的成果赞不绝口。据介绍,活动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共联系对接了20位博士后,涉及项目20余个,目前已有13个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政府为用人单位与高端人才搭建对接平台,拓宽柔性引才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渠道,为用人单位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促进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这样的活动我们非常欢迎。”
“这里(贵州)有一群懂我的人,所以我从一名‘贵漂’变成了‘贵定’。”正如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罗鹏在活动启动仪式上所说的那样,多彩贵州正成为优秀人才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圆梦之地,伴随着“黔途无限”的发展态势,“智汇贵州”的活动效应将持续放大。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