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盘年中经济·看盘丨半年报数据亮眼 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作者:李海楠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7-07-18 21:22:10
分享

国家统计局7月17日发布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更趋明显。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814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一二季度均实现6.9%的同比增速。其中,外贸数据在“三驾马车”中表现最为抢眼,终结持续多年的外贸颓势甚至负增长态势,贡献了近两成(同比增长19.6%)的同比增速。此外,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其中,民间投资表现亮眼,同比实现7.2%的增长。与外贸和投资数据的亮眼表现相比,消费的表现则略显平稳有余。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6.9%的GDP增速远超市场预期,对外释放出强烈的确保全年经济目标达成的信心。受全球经济回暖以及国内改革深入推进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影响,工业和制造业回暖以及外贸出口向好拉动中国经济由此奠定了全年经济平稳向好的主调。专家强调,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显现出趋势性向好态势,但仍须对未来保持审慎,维持宏观政策平稳,为改革和转型赢取更多时

间和空间。

6.9%的GDP同比增速,再度让市场分析人士大呼意外。按照此前各界对2017年经济走势的预判,普遍认为6.5%或将成为合理增速,即便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该目标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显然,6.9%就是更好的结果。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表现正呈现出趋势性向好的态势。”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7月17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表现就有别于以往一季度数据偏弱的局面,先声夺人,同比增速达6.9%,二季度显然延续了一季度经济全面向好的态势。彭刚认为,上半年的经济向好首先缘于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增长而言是正面的,且直接带来了外贸数据的大幅回暖。

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31412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72097亿元,增长15.0%;进口59315亿元,增长25.7%。进出口相抵,顺差12782亿元。相较于此前呈现两位数负增长乃至持续近两年的低迷增长而言,外贸数据的亮眼表现尤为吸引眼球。彭刚认为,外贸向好对经济的回暖有着较大贡献,“我们虽然要改变以往旧的‘三驾马车’驱动模式,强调增加消费,但仍需要一定的过程和平稳过渡,切记:以往的优势不能丢掉。”

对于外贸表现,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区域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贾若祥7月17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醒,不可忽视“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正面贡献。贾若祥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促使中国对外合作和“走出去”迈出实质性步伐,这无疑有助于出口增长。数据显示,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显著,上半年我国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出口分别增长33.1%、14.5%、24.6%和46.8%。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对投资的正面贡献也值得关注。贾若祥说,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后,丝路基金的增资以及对外合作的提速,拉动了“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及国家双向的投资增长。同时,以国有投资为主的“八横八纵”高速铁路建设对拉动基础设施投资起到了很大作用。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0605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国有控股投资102022亿元,增长12.0%;民间投资170239亿元,增长7.2%,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7%。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86275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由负转正。

贾若祥认为,民间投资在去年走出断崖式下跌而后逐步回暖的轨迹后,此次呈现较大幅度增长投资,与PPP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积累可复制推广经验有关,特别是,民间投资正走进包括基础设施、服务业等众多开放力度持续扩大的领域。

彭刚指出,从全年的宏观调控目标看,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向好都有理由保有充分信心,毕竟上半年6.9%的GDP同比增速和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的就业人口规模,相较于全年6.5%和1100万新增就业的既定目标而言可谓奠定了坚实基础。“关键是要确保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实施和相关结构调整的顺利推进。”彭刚认为,如此才能够确保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

在彭刚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正集中体现在“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实施成果中。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6.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房地产去库存效果继续显现,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9.6%,降幅比3月末扩大3.2个百分点。企业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企业成本继续降低,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62元,同比减少0.04元。

“综合分析数据可见,其中既反映了过剩产能的有序化解,又体现了诸如房地产调控的成效,以及企业降低杠杆率提升盈利能力的表现。”彭刚说,这背后还蕴含着为民间投资提升投资意愿,提升民间投资的内在逻辑。

今年以来,去库存的走势持续受到关注,与房地产密集调控不无关。贾若祥认为,房地产去库存与房地产投资表现一脉相承。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061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他认为,房地产的平稳增长符合国家预期,不会呈现以往的疯狂增长模式,这将有助于去库存任务的持续落实。

另一个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的领域是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投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而在制造业投资方面,在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05807亿元,实现4%增长之中,制造业投资86809亿元,增长5.5%,比1—5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两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

“工业方面,东部地区的转型发展正在迈出实质性步伐,由此拉动了工业增速。与此同时,制造业受到民间投资、企业利润回升、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释放,如高速铁路的快速大规模兴建,以及区域发展相关战略推进,正呈现稳步回升的势头。”贾若祥说,但维持稳定回暖还需要在供给侧围绕既定政策目标深入推进,防止反弹或倒退。比如通过简政放权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促使并维护不断涌现的新经济和新业态,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和改革目标奠定基础和信心。

最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也一致认为,上半年获得6.9%的GDP同比增速,可看作是继去年经济筑底企稳后向新的中高速平台迈进的有力信号,而确保经济继续企稳向好则是下半年乃至今后宏观调控的重点。彭刚强调,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显现出趋势性向好态势,但仍须对未来保持审慎,维持宏观政策平稳,为改革和转型赢取更多时间和空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