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共商共建共享“3+2+1”模式 感受齐齐哈尔城市医联体发展之路

作者:朱彤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7-06-09 09:39:41
分享

黑龙江日报6月9日讯 日前,我省深化医药体制改革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而作为百姓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期盼的“3+2+1”模式(3级医院+2级医院+1级医院)的城市医联体,因为涉及各种资源、各种体制的“冲突”,也成为这项改革当中“最难啃的骨头”。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为龙头的城市医联体,打破以医院为藩篱的各种资源围墙,通过领办、托管、协作多种合作形式,让医联体范围内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时让包括医生在内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释放,探索出了一条“共商、共建、共享”的城市医联体发展之路。为此,记者专门来到齐齐哈尔并走近这个城市医联体的龙头——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医联体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和思考。

集约:打破医院“藩篱”构建共享平台

据了解,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建设始于2014年,形式分为上联和下联两个部分。其中向上与省内外多家著名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吸引名医成立了1个院士工作站和3个名医工作室,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而真正的难点就是城市医联体的推进,就是所说的向下打造‘3+2+1’医联体模式”,该院院长陈宏告诉记者。陈宏介绍,目前,医院先后吸纳18家县区二级医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乡镇卫生院建立纵向联合体,对口支援到县,精准扶贫到乡,医疗服务惠及城乡居民。积极探索领办、托管、协作等多种合作方式,推进医联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与县区二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选派18名医疗骨干担任责任院长,重点帮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重点专科的建设。领办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托管2所专科医院,做强做大专科品牌。整合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家乡镇卫生院,打造医联体医疗集团,实现人员互动、信息互认、资源共享。

“能够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拆掉医院的各种‘藩篱’,尤其是大医院的各种资源垄断。”陈宏介绍,首先是开放我们大医院的所有资源平台,牵头组建了包括远程会诊、检查检验、私人医生集团、急危重症救治、药械供应、后勤保障服务等9个区域共享平台,各个平台相当于医联体理事会管理下的独立运营公司,负责医联体内部所有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专项服务,实现了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之间医疗服务同质化、一体化。

这种集约式平台化管理,让医联体内的优质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让医联体成员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能让基层医院得到医联体打造的最好医疗服务,而医联体的品牌效应和百姓认可程度也在逐年提高。据统计,由于医联体品牌效应得到提升,更多患者愿意在基层首诊,2016年医联体基层单位门急诊量提升11%。

释放:破除人才瓶颈挖掘医生潜能

“医生是医疗过程的关键,怎样充分释放他们的潜能,特别是那些知名医生的潜能,是医联体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破解的一道坎儿。”陈宏介绍,在该医联体构建的九大平台中,正在搭建的私人医生集团平台也引起了多方关注。

怎么才能真正实现让医生从公立医院的“单位人”概念中解脱出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医生变成“社会人”为广大群众服务,既能实现医生真正的价值又能满足群众多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需求。由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牵头即将组建的私人医生集团,也成为破解人才瓶颈的有效途径和尝试。这种打破机构界限的大胆尝试,积极作用就是搭建专科医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执业平台,为想多点执业的医生或团队提供合法的医疗服务平台和资源服务平台,免去政策、品牌、经营、管理、执业风险等短板问题。

经初步测算,如果私人医生集团管理平台顺利运营,进入平台的医生平均工作效能将提高三分之一以上。

同时,医联体在释放人才潜能方面,还针对合作的18家县区二级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医联体龙头医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派出医疗管理院长,而选派的这些骨干大部分是医院各科室的副手,在医疗水平和管理经验方面已经成为业务中坚,他们下到基层医院任管理方面责任院长,充分激发了这些人的潜能,许多人已经成为基层医院离不开的关键。

坚守:医联体运营社会责任优先

医改的目的是突出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同时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目前该医联体通过改革推行的理事会管理下的平台独立运营,有效整合了资源,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改革过程中作为超大型医疗机构——医联体,它的社会公益性怎样得到体现?

面对记者的疑问,医联体医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讲述了这样的事例。此前,齐齐哈尔辖区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医联体应急救助平台接到救援信息后,马上利用平台的信息管理系统,向离事故现场最近的120应急团队发出指令,不到半小时车辆到达及时完成施救,救助时效明显提高。

据介绍,为有效保证医联体的社会担当和公益性,目前医联体各个成员机构都与地方医疗管理部门签订包括应急救助、公卫事件处置、灾害救急等方面的责任状,保证公立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同时,在具体实施中由医联体理事会再与相关运营平台签订责任合同,遇到具体事件有医联体直接向平台发布指令。

“由于管理机制较为明晰,目前医联体对包括应急救助平台在内的各个平台,有着较强的管控能力。”陈宏介绍,这其中关键就是平台管理机制是业务相对独立,而组织管理健全,这就保证了公立机构的公益性和积极性的有效结合。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