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陕西茶里村辛勤为民的"蜂支书"

作者:刘蓉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7-06-07 11:03:41
分享

在陕西安康石泉县中池镇茶里村的群山中,有一处开满花的山坳。东南朝向的山坡上,一个个木制的蜂箱藏在丛林中,成群的蜜蜂正忙着把山里的百花蜜采回家。

6月2日一大早,62岁的沈景义就因为照看蜜蜂,手背被蜇。“这已经算好的了,去年刚养蜂的时候整个小臂都被蜇得没一处好地方。”他说。

几十年来,茶里村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会挂上一两个小蜂箱。“蜂子来就来了,走就走了;蜂蜜有就有了,没有也没关系。”他们年初挂蜂箱,9月采蜂蜜,怡然地享用着大山的馈赠。

2016年7月,作为茶里村帮扶单位的县科协结合当地养蜂的传统,考察了气候、海拔、蜜源、山场面积等条件,确定这里适合规模化养蜂,可以将养蜂作为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来发展。但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全是些60岁以上的老人,对他们来说,改变传统的“养土蜂”的方法转而科学养蜂,谈何容易?

沈景义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他曾在茶里村当了28年的村支书,又是老党员。“虽然老支书2009年就退休了,但敢作敢为的精神头就没退过。”现任村支书叶方珠这么说。县里专门为茶里村安排了技术指导,沈景义2016年7月带头养了4箱蜜蜂。60多岁的老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养蜂上。“他天天跟着年轻的技术员在山坡上观察蜜蜂,学习怎样科学养蜂。”叶方珠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沈景义不仅学会了科学养蜂技术,还作为技术员指导村里人。现在,他一边照顾自己家的50箱蜜蜂,一边骑着摩托车在大山里穿梭,去村民家指导技术。“老支书的群众基础好,村民很信任他。”叶方珠告诉记者,特别是对村里的贫困户,老支书提供特殊照顾,分箱、加皮等环节他更是亲力亲为。

今年初,贫困户冯宣顺因不懂技术,几箱蜜蜂飞走了大半,他沮丧极了。沈景义了解情况后,干脆当起了他家的常驻技术员,手把手教他怎样养蜂。在沈景义的帮助下,冯宣顺家的3箱蜜蜂分出来5箱,有8箱蜜蜂了。一箱蜂一年能产30斤至40斤蜂蜜,按照50元一斤的市场价,刨去成本,一箱蜂一年能收入1000多元——冯宣顺家脱贫有了希望。

沈景义的屋子里,整齐地摆放着一摞巢框和10多个蜂箱,都是他自己一钉一锤做出来的。最开始,巢框是每个4元、蜂箱每个100元从网上买的。为了节省成本,沈景义照着买来的成品,自己用刨子、锯子等工具摸索出了制作方法,他把自己做的巢框拿去送给贫困户们,“让他们能省一点是一点嘛”。

如今,少则三五箱,多则几十箱,茶里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养起了蜜蜂,全村蜜蜂养殖已经发展到500箱,其中20多户贫困户养了180箱。深山里原生态的环境成就了这里蜂蜜的上乘质量,村里的蜂蜜就没愁卖过,“都是慕名来买的,还供不应求。”叶方珠说。

“500箱就是我们村承载的极限了。山里蜜源有限,我们也不想发展人工蜜源,这会影响蜂蜜品质。”叶方珠说,下一步,他们打算注册专门的商标,“不如就叫,老支书牌吧。”他半开玩笑地说,旁边的沈景义呵呵地笑了。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