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春耕一线看双鸭山农业种植结构新变化

作者:刘晓云 来源:黑龙江日报
2017-04-19 10:39:04
分享

备春耕一线看双鸭山农业种植结构新变化

宝清县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第一书记王海军(左二)在育种现场。

黑龙江日报4月19日讯 4月,正是备春耕大忙时节。今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玉米收购制度改革的第二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导向十分明显。今年的地怎么种?种什么?如何谋求高效益?日前,记者奔赴双鸭山备春耕生产一线,捕捉广袤田野的新变化。

种啥还得看市场

在宝清县青原镇兴旺村的水稻智能催芽车间,农户们正在将稻种浸种装箱。作为该县9个水稻智能催芽车间之一,这里可一次性浸种催芽200吨,能够为5万亩水田提供优质的水稻芽种。记者采访时,这个县境内9个催芽车间均已全面开展水稻智能催芽工作,全县13600多栋水稻育秧大棚已全部完成扣棚,4月7日后陆续开始进棚育秧。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成祥介绍,全村共有5500亩土地,去年是3000亩的水田、2500亩旱田,今年全部将旱田改成水田,旱田几乎没有了。

而在双鸭山全市,今年水稻计划种植133.7万亩,比上年增加14.6万亩;玉米计划种植281.8万亩,比上年减少84万亩。

数字简单,背后的故事却很曲折。集贤县丰乐镇永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永丰村过去只种玉米、大豆。眼看着“种大苞米,锻炼身体”,已经无利可图,但农民也不知道该种点啥。当村第一书记孟繁毅提出“旱改水”,村民是一个劲儿地摇头:没种过,不会种,不想种,不愿种。

面对村民禁锢的思想,小孟一方面坐到村民家的炕上跟村民做宣传、谈形势、算经济账,一方面请农业专家进村开展种植技术科普。

村民于明家原先只有30亩地,过去一直靠种“无风险”玉米,可这两年越来越不赚钱了。但说起“旱改水”,起初于明是一百个不接受。孟繁毅通过先做通于明爱人工作,再一同做于明工作,并承诺全程帮助支持,如果“旱改水”亏了,他自掏腰包补贴。

在孟繁毅的劝导下,于明流转了165亩土地开始种水稻,有7亩地是纯绿色无公害水稻,加工出7000多斤的纯绿色无公害大米,通过精装推销,以每斤6元的价格销售一空。种水稻纯收入10万多元,于明乐得合不拢嘴。

“去年我在小孟书记的支持帮助下‘旱改水’种水稻,每亩地净收入五六百元,是以前种玉米收入的2到3倍。我院里的两台新农机是去年秋收后买的,是为今年在多流转点土地、增加水田种植面积、甩开膀子大干而准备的。”于明说。

种什么、怎么种,在转型的关口,尤其种粮大户们都需要慎重选择。选对了,将收获增收的喜悦;选错了,将承担亏本的苦果。

在饶河县山里乡二道岗村,犇鑫谷物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广明告诉记者,“村里以大田为主,去年种玉米赔了,一斤才卖四角多点,要不是自己有烘干塔和轮作补贴,那赔得更惨。”

去年秋收后,李广明找专业人员给合作社的大田测土配方,今年准备大面积种辣椒,目前已与韩国某商社签订了8000亩辣椒出口订单合同。今年试验种600亩,预计每亩纯利润在2000元以上。除了辣椒外,合作社还将增加大豆、红小豆的种植面积。

调整结构关键在因地制宜,也有玉米不减反增的。宝清县朝阳乡东兴村的东丰谷物种植合作社因种植甜糯玉米尝到了甜头,今年就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亩(吸纳周边农场土地)。

“我们东兴村这里温差大,种的甜糯玉米糖度高、口感好。”合作社理事长李臣卿说,他们的产品在南方特别受欢迎,今年合作社和哈尔滨卓信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甜糯玉米存储量要扩大到1000万棒,产品通过卓信集团远销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零售价5元/棒,预计年纯收入实现300万元。

“我们订单和销售都不愁,愁的是生产能力跟不上。”李臣卿说,去年他们种了3500亩,今年准备扩大到6000亩。

“对于农产品,关键是要卖个好价钱”,在宝清县尖山子乡头道林子村第一书记王海军看来,埋头种水稻,抬头看行市。知道富硒产品价值高,宝清又处在富硒核心地带,他就四下“世界硒都”恩施考察谈合作,与当地知名企业楚丰农业签订了《楚丰农业头道林子村战略合作协议》。

目前,头道林子村与楚丰农业共同成立了黑龙江黑土头稻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了1000亩富硒水稻基地,带动农民水稻订单3000亩。达成了每斤水稻以高于国储三等标准粮价格5角进行收购,预计今年头道林子村农民年收入将增加300万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